|
|
年届九旬的老人自家种姜、调芥末,然后到集上卖,保证最纯正的潍坊口味。 |
|

|
|
时间:农历逢五、逢十,腊月十五之后天天为集 地点:卧龙街白浪河桥西侧 交通信息:自驾车四平路至卧龙街左拐,或向阳路至卧龙街右拐 公交站点:32路、53路、62路、60路 在老潍坊人眼中,能代表潍坊集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潍坊大集,几十年前的称呼为“潍县集”。 据可考的资料显示,潍县集始于清朝中期,一开始也被叫做“沙滩集”,因为赶集的地点位于现在的亚星桥南北白浪河两侧的河滩上。“解放前,潍县集逢农历二、七,解放后,改成了逢农历五、十。”民俗研究人士谭先民老先生回忆说。那时候,潍县集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物品的丰富度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每次逢集,都有好几万人一起赶集。每到过年前夕,潍县集的规模还会扩大,南北沿着白浪河从现在的胜利街一直到卧龙街,东西从白浪河一直延伸到鸢飞路,光是卖炮竹香火的摊位就有二里长,每天不到下午6点黑天不收摊。 “那时候不仅潍县人来赶集,邻县、邻村的都来,像临朐的一些摊主,都是赶着马车走一宿路,就是为了赶潍县大集。”谭先民说,集上的物品也非常丰富,新旧、贵贱都有,无论有钱没钱,都能从集上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即“各取所需”。“有句话叫上至绫罗绸缎,下至葱韭芥蒜,基本上概括了当时潍县集物品的丰富。还有个段子说有个人只拿了一只旧鞋在集上卖,结果正好有个外地客商,就缺一只脚的鞋,正好就买上了。”除了这些,还有杂耍、跑马戏、说书、唱曲、耍猴、放西洋景的,人们既可以买生活用品,也可以休闲娱乐。到了年前,赶集的人变得更多,人人背着竹筐、挎着各式各样的尼龙袋和布袋,一趟趟地往家运东西。 但随着时光的流逝,现代化的城市逐渐崛起,为了给城市发展让路,潍县大集地址开始外迁,从东风街到福寿街、北宫街,再到现在的卧龙街,大集与人们的生活距离越来越远,随着超市、农贸市场、社区集市的兴盛,人们对大集的兴趣也越来越低,潍县大集盛景早已不复当初。现在的潍县大集,虽说依然是潍坊城区物品最集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但前景甚为堪忧,据了解,下一步潍县大集的落脚点将变成位于潍州路卧龙街的君泰商城内。从室外搬进了室内,究竟大家买不买账,还是个未知数。 虽是如此,但年前的潍县大集还是热闹如常,买的、卖的都没有纠结未来,大家喜笑颜开的表情如出一辙,即便是货品没有以前丰富,但上千个摊位对市民而言置办食品年货已经足够。由于历史悠久,影响力大,潍县大集目前仍有上万人赶集。 “赶潍县大集是十几年的传统了,无论它搬到哪儿去,我都会去的。”58岁的摊主李洪刚主要卖各种炒货,面对记者的询问,他翻炒着花生,头也不抬地说。 □本刊记者 薛静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