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些年不少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有人故意炮制出来的,但一些媒体却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大做文章。宗庆后另称,问题食品的源头在农产品上,如果不抓好这个问题,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宗庆后这段话包含的意思丰富,让我们来逐一分析。首先宗庆后提到的媒体对食品安全的炮制论是否真实。反观近几年的著名食品安全问题,几乎都是媒体率先报道,才引发了全国性的关注,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当属三鹿奶粉案,是媒体顶着巨大压力,实事求是的报道,才让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大白于天下。再者还有“染色馒头”是炮制出来的吗?“地沟油”是炮制出来的吗?这些事件无一不是先有问题存在,后有媒体跟进报道。如果宗庆后的理论是正确的,那反推得出的结论是媒体即使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始作俑者,至少也是“帮凶”,好像媒体不报道,食品问题就不存在一样,这显然是大错特错的,这是宗庆后的悖论之一。显然,与大量的被证实的食品安全问题相比,人为炮制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极少数的。所以,针对宗庆后所说的,媒体报道应当客观、科学,这话有一定道理,这也是媒体从业人员应该恪守的职业道德,值得媒体从业者谨记。 再者,宗庆后将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归咎为农产品也站不住脚。从逻辑上来讲,一旦源头的农产品出现了问题,在监测不严的情况下,以其为原料的最终产品,也就有可能出现或轻或重的安全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源头农产品有一定责任。但是,抓好农产品,就一定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吗?然而,纵观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管理上出的问题,是因为企业缺乏道德引发的重大事件。所以只能说抓好农产品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来说,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宗庆后的逻辑再一次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就当前的环境而言,不少企业的商业伦理和公共责任意识缺失,在追逐暴利的迷途上狂奔。而监管的真空地带,往往也是滋生暴利的丰厚土壤。娃哈哈是否在监管真空中获取暴利,有待时间去检验。但从国内不少被曝光的案例来看,不少企业正是利用监管真空,罔顾食品安全和民众健康生产劣质食品牟取暴利。 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其症结,公众心知肚明,它缘于无良厂家商家利欲熏心,也缘于监管不力。商人重利这无可厚非,但不能不讲公共责任。对于食品生产者来说,最基本的公共责任就是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宗庆后这样推责于媒体,无非是想回避、转移自己的责任,这是讳疾忌医的心理,这样的心态下,食品安全问题只能愈演愈烈。作为行业中人的宗庆后,首先要做的是说话前先经过脑子,而最重要的是要反躬自省,先从自身找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