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时评
 
标题导航
是谁在顾左右而言他
精彩语录
 聚首微博
如此中标
农民工抱怨网络购票源于公平缺失
扭曲的不止是惠民的初衷
防范医药采购出现“红顶商人”
2012年01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工抱怨网络购票源于公平缺失
张枫逸



  在温州打工的重庆籍民工黄庆红日前致信铁道部,称其4次到火车站排队买票未果,工作人员称使用网络或电话购票比排队快,但对农民工而言,网络购票比通宵排队购票更不现实。“网络购票,对我们来说太复杂,太不切合实际了。我们连买票的资格都没了”。
  首先是机会不公平。按照规定,网络和电话购票的预售期为12天,代售点10天,车站窗口则仅5天。这一制度设计,本意在于提前分流购票需求,减轻车站窗口排队压力,但在无形中构成了对农民工的机会剥夺。由于“僧多粥少”,热门方向的火车票开通网络、电话购票几个小时内就被一扫而光,车站窗口的主要职能只剩下取票以及一些冷门路段车票的发售。可以说,仍习惯于到窗口排队买票的农民工还未上路,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其次是能力不公平。农民工大多不了解网络,更不了解网络购票,对于他们来说,买票靠的就是拼体力。往年春运,带着被子通宵排队,虽然苦点累点,但总归能在窗口买到返乡的车票。如今实行网络购票,对于不会上网的农民工阶层来说,无异于一种能力歧视。提前排队的招不灵了,农民工有劲无处使了,不会上网连买到票的希望都没了。
  就眼下而言,火车票的销售服务亟待完善。一方面,拉平网络、电话、窗口等各渠道的预售时间,保障每个渠道的用户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购票;同时,降低农民工团体购票门槛,加开农民工专列,为农民工安排尽可能多的运力资源,使其尽可能方便快捷地买到车票。从长远来看,解决春运运力不足才是关键所在。毕竟,让每个旅客都买到票,走得了,走得好,才是最大的公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