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连线基层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永丰村的班子会
一个农机大户的“新闻发布会”
临朐:“小院落”搭起文化“大舞台”
昌乐“菜篮子”产品蔬菜生产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新春佳节送温暖
这里开通民意诉求“直通车”
冬闲燃旺增收火
2012年02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闲燃旺增收火
本报记者 苏保温 通讯员 陈其发 曹光明



  时值冬日,正是农民赋闲在家避寒取暖的时节,然而在坊子区坊安街道,众多农户在家中却忙忙碌碌,做活了“特色小文章”,冬季增收工作开展的红红火火。
扫帚“扫”出大市场
  前曹村是有名的扫帚专业村,村民家家户户加工扫帚,该村村支书刘法陇告诉记者:“扎扫帚技术很简单,一学就会,就是把扫帚苗结实地捆扎在一起,一户一冬天能扎一万把,现在对外批发是10元一把,利润是3元左右,每户可收入3万元。现在市场非常好,产品远销至山西、沈阳等地”。
  “农忙时节田里干,农闲时节家中干”已成为前曹村人的一种致富模式,现如今不光该村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了周边3个村600余户“加盟”,一把竹扫帚“扫宽”了百姓的致富路。
马扎“修”出致富路
  南王皋村是附近闻名的马扎专业村,全村人以原木收购、马扎制作、木材外运为业。冬闲时节,家庭作坊式的马扎制作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村民赵文学的家里,一排排马扎堆满了墙根,甩着木屑的钻木机隆隆的叫着,各种器具堆满了院子。当记者问及收入情况时,他掩不住内心的喜悦说:“像俺不出家门,按订单来,一年就能收入2万多元。这都亏了党委和政府,给俺想办法,出主意。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做了。”
  原来在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引导帮助下,村里人对马扎进行了深加工,精心细致地打磨和漆染,使马扎的纹理颜色亮度保持了高度的自然美。雕花铜轴和手工编织的撑面使产品富有工艺之美,包装盒更是一派古色古香。近年来具有复古之美兼现代实用的南王皋马扎已远销到临沂、烟台等地。
  据该村村支书孙业顺介绍,现在村里通上了柏油路,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容整洁了,每天进出村的车络绎不绝,马扎产业越来越大,致富路越来越宽。
粉皮“吊”出金元宝
  搞粉皮加工是东埠村的传统产业,现在村里还有100多户人家从事该项加工。“现在吃的东西不能大意,不安全,我们村用俗称‘土人参’的红薯来加工,味香耐煮,是老少皆宜的有机绿色食品”村主任程学传对我们说,据了解,该村诚信的经营,过硬的质量,吸引了潍坊、淄博等众多客户纷至沓来,争相购买,全村形成了以地瓜种植,粉皮加工销售为主的产业链。一冬下来,户均收入5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全村就能增收30多万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