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那些旧日的风情
寻找年画
文学大师与灯谜
地瓜的回忆
草的声音
竞争与合作
寻找书香的味道
2012年02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瓜的回忆
唐柏林



  不知是受地瓜为蔬菜之王的诱惑,还是对地瓜作为我生命之本的回味,这几年每每进入秋冬之后,直到市场上没有地瓜为止,我几乎天天要吃地瓜。寒冬腊月,一碗热乎乎的多米地瓜粥,甘甜爽口,感觉真好。
  说地瓜是我的生命之本一点也不为过。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上,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人多地少,原始的生产方式,加上天灾人祸,致使土地的出产总是不够全年吃的。因此,高产而易于栽种的地瓜就成为他们的首选。那时,地瓜、地瓜干是父老乡亲们果腹最主要的东西。然而,我曾经对地瓜深恶痛绝。1978年秋,刚考上学吃上商品粮后,闲聊时我恶狠狠地对同学说:“可逃出地瓜坑了,一辈子不吃地瓜也不馋它了!”同学说:“就是!还有番瓜、胡萝卜。”他说,接到入学通知书时,他正在生产队地里掘地瓜,他把铁锨一下扔出几丈远,咣当一声就躺到地瓜堆上,硌得屁股生疼,拿起一块地瓜摔到地上,说:再也不用弄些这个了!惹得社员们好羡慕。是啊,成天价摆弄地瓜,上顿接下顿地吃地瓜,煮地瓜、蒸地瓜、地瓜粥,吃完了地瓜吃地瓜干,地瓜面窝头、煎饼、馉馇,吃得吐酸水,谁不厌烦?但凡有别的东西吃,谁愿意天天吃地瓜?母亲就因不舍得吃丁点粮食,光吃地瓜,得了严重的胃气疼病。那年月,吃地瓜吃出胃病的人不在少数。
  那时的田野遍地是地瓜。春地基本全种地瓜,收了麦子,还要耪倒麦茬种地瓜。瓜苗经过盛夏充足的光照和雨水的浇灌,很快就瓜蔓遍地了。秋虫开始在浓荫下鸣叫,地瓜悄悄在土里膨胀,直到瓜垄上出现诱人的裂缝。饥饿或者嘴馋的孩童,借打猪草作掩护,沿着裂缝抠下去,定能抠到一块地瓜,惶惶地将其埋到猪草下面。瓜蔓疯长的时候要翻蔓,用一木杆沿地皮穿过瓜蔓,将其翻到瓜垄的另一边,以防瓜蔓扎根夺取养分。偶尔弄断的瓜蔓又成了战利品,喂猪喂兔子,是上好的饲料。当然,饿得眼冒金星的时候,瓜蔓也是食物。
  秋天是地瓜收获的季节,八月十五月儿圆,地里出了地瓜蛋。眼巴巴盼着出地瓜的社员们,不等村头老槐树上的钟响起来,早就兴高采烈地拿上农具上坡了。割瓜蔓、刨地瓜、分地瓜,当天就能吃上饱饭,又面又甜又香的热地瓜!然后家家户户切地瓜干、晒地瓜干。就地用瓜蔓围成一方地,将连夜切好的地瓜,一片片摆到地上。要是天气晴朗,四五天就干透了,瓜干拾起归仓才算是收成。鲜瓜干最怕淋雨,经雨轻则发霉变苦,重则烂成眼镜框。如遇到阴雨连绵天气,农人的收成就打水漂了。抢拾地瓜干,就像雨淋打麦场。不知那个夜黑风高夜,锣声惊梦醒:“下雨了!”就会男女老少齐出动,呼天呛地拾瓜干,打着灯笼,照着手电,忙成一团。抢回家的瓜干,要设法晾干,甚至上炕熥。我曾看见壮年汉子,在烂掉地瓜干的地里号啕大哭,跟婆娘一样。一个人能分到一两千斤地瓜,几乎是全年的口粮,烂了地瓜干就过不得日子了。
  最有趣的记忆,是在收藏地瓜种的屋子里听大人说古。数九寒天,村街上冻出了一道道指宽的裂缝。我们玩够了捉迷藏游戏,就钻到地瓜屋子里。这里点着煤炉子,是全村最暖和的地方。屋里油灯如豆,烟雾缭绕,狐鬼故事听得我们毛骨悚然。某晚,队长扒开麦穰查看瓜种后,捡出几块有点毛病的地瓜,让大哥在炉子上烤熟让我们吃。队长说,地瓜也叫番薯,是好多年前郑和下西洋从外国带回来的。那晚的烤地瓜吃出了特别的味道。但进城之后,我就与地瓜彻底绝缘了,连酒席上的拔丝地瓜之类,也从不正眼瞧一下。
  “一碗薯丝饭,乡情千万缕。故园安无恙?游子长相思。”这是一位海外游子的思乡诗。也是怀旧情结,让记忆中沉淀了三十年的地瓜重新泛起。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漂白了双鬓,却未能漂去我骨子里的土气。我对地瓜的前倨后恭,不仅因有对其绿色健康、营养丰富的新认知,更包含缠绕在心头的对故土深深的感恩情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