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扈红平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对于开阔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健全人格,发展个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人类的文化史缺少美术,就缺少了魅力。高中阶段,学生的文化视野迅速扩展,多学习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了解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文化、社会状况,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文化观,发展形象思维,丰富他们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理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扼杀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正因为如此,在欣赏课中就要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记得原来讲课的时候,都是教师在前面一个劲的讲,学生听不听都可以,只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卷打得好就行了。现在,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提问、探究,成为了讲一堂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教师言语的鼓励,大大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令人欣喜的是许多课堂上爱睡觉、淘气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更是广泛,问题也多,课堂的气氛也更加活跃,大家都能得到更多的收获。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欣赏课的内涵变得丰富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一个好导演,而绝不是好演员。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组织学生“学”,要形成一个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民主开放、互动有序、宽松和谐的教学局面。让学生故意炫耀自己的情感和长处,把所知所会用于课堂实践,自主地用美术的语言和艺术形式评价艺术作品,把自己的理想、设想、梦想展现出来,尽情尽兴的去显露自己的所感所悟和所想,提高学习生活的质量,充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实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系安丘市第二中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