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新途径—— |
市人民医院托管滨海人民医院 |
|
|
2010年5月6日,潍坊市人民医院托管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滨海人民医院)签约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至此,潍坊市人民医院正式接管滨海人民医院的全面经营管理。托管运营近两年来,潍坊市人民医院滨海分院(滨海人民医院)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服务领域明显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潍坊市公立医院改革集团化运营的成功探索。 委托管理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有益探索。我市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国务院医改办、卫生部和省委省政府均寄予厚望。卫生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医院可以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实施委托管理就是我市着手推进的一项重要改革。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四点四区一带”优先开发区域之一。滨海新城建设日新月异,各类招商项目快速聚集。这一切,都会带来人口的大量聚集,迫切需要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滨海人民医院的规模水平和服务质量与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形势相比,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必须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医院管理的新路子。在开发区管委会与市卫生局的领导和规划下,潍坊市人民医院首次较大规模地对外输出管理与技术。医院托管后,开发区管委会将滨海人民医院现有的人员、资产等整体委托潍坊市人民医院经营管理,由潍坊市人民医院派出管理团队和技术骨干对滨海人民医院开展管理经营、人员培训、学术交流与宣传推广工作。 托管之前,滨海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共有员工360人,病床220张。潍坊市人民医院是全市医疗行业的龙头单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50名,开放病床1700张,拥有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以及国内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双方合作可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使滨海人民医院的人才队伍、技术水平、设备水平、管理水平得以充实和提升。医院托管后,有力地改善了滨海辖区及周边群众的就医条件,群众在当地即可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为治疗疾病、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托管的目标是:实现医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确保医院管理科学,运行健康规范;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工收入稳步增长,社会群众满意;改善辖区及周边群众的就医条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托管的原则是:资产归属不变、独立法人不变、医院事业性质和功能不变、财政拨款渠道和标准不变、职工身份及待遇不变“五不变”。 托管后,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成立医院理事会,理事长为医院法人代表,由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派人担任。成立医院监督委员会,对医院的日常管理、资本运营等重大事项进行监督,监督委员会主任由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派人担任。医院院长由理事会根据潍坊市人民医院的提名按程序聘任。医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业务副院长由潍坊市人民医院派人担任,医院班子其他成员及中层等管理团队由院长选派或竞聘上岗。财务总监由潍坊市人民医院指派,其他财务人员双方协商组成,医院财务接受区财政、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为维护滨海区人民医院现有职工的权益,潍坊市人民医院对所有人员进行综合考核,能够满足岗位需求的予以留用;临时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再上岗;不能胜任者,在征求个人意见的基础上再次培训或调岗,但原则上不予辞退;临时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竞争上岗,择优留用。 新招聘事业编制、列入财政预算人员,按正式职工退一补一的原则,经开发区管委会同意后,双方共同办理。不占事业编制、不列财政预算人员,由潍坊市人民医院提出意见,经开发区管委会同意后,潍坊市人民医院办理聘用手续。 托管后的医院负责办理职工晋职晋级等档案,退休职工按国家规定办理手续。医护人员达到岗位要求上岗后,其工资、奖金等薪酬原则上不低于托管前水平。托管期内国家政策性调资医院予以落实。薪酬发放办法参照潍坊市人民医院现行方案执行。 根据潍坊市人民医院与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协议,托管后,滨海区人民医院加挂潍坊市人民医院滨海分院的牌子。滨海分院采取准确定位医院功能、进行学科重组和构建、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培训和梯队建设、加快设备更新步伐等有力举措,把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放在首位。 托管近两年来,潍坊市人民医院派出了由30多名优秀的专业和管理人才组成的团队,进驻滨海分院进行经营管理。截至2011年底,滨海分院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服务领域明显扩大,门急诊诊疗同比增加64.1%、出院病人同比增加64.4%、住院手术同比增加51.86%、平均住院日同比降低了1.4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