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应付上级检查,陕西省山阳县一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点近日上演了一出闹剧,寇家沟村村主任贾秀良私下雇用19名村民在未经翻耕和已翻耕的近200亩空地上覆上地膜却没播种。这一“面子工程”引发不满。 这事说来也不新鲜了,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基层干部挖空心思大搞“面子工程”层出不穷。远的不说,但说近两年的就有2011年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福建省福鼎市部分地区违规占用农民土地办工厂,为应付上级检查在地上插无根树;2010年9月陕西渭南华县一些山崖的石头就被涂上了绿颜色“搞绿化”,此前还有云南昆明宜良县要求给公路两侧的坟墓刷漆……比比这些,空地上覆膜真不算什么创意。 面子工程臭名昭著,完全可以将好事变成坏事。据悉,山阳县是典型的旱作区。农业部门投入数百万元在当地13个乡镇落实马铃薯高产种植面积并创建示范片,由政府免费发放地膜并以每斤0.3元的低价供应脱毒种薯,全面采用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这项主要农艺和保水保温措施,这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好事,可惜的是,为了给高产创建示范点贴金,有些干部竟浪费了政府财物,花钱雇人玩起了空地上覆膜的把戏,让这一惠民工程一下子走了调。 诸如“给空地上覆上地膜”的闹剧漏洞百出却还能频繁上演,但仍有的地方挖空心思造价,原因何在?为什么非要等到检查结束后,等到当媒体披露后,有关部门才“恍然大悟”,然后“高度重视,立即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答案很明了,基层干部想出空地覆盖地膜的歪招,不在于他们的造假技术有多高明,而在于相关检查没有尽到检查的责任。正如“坐着轿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临行肩膀拍一拍,说声以后好好干。”这首打油诗折射出了检查监管方面的弊端,检查成员的不落实,领导不深入实际,走马观花,做事浮躁,不接“地气”,形式主义很严重。如此看来,在诸如此类的“面子工程”的功劳簿上,不到位乃至流于形式的上级监管和检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顾民意,挖空心思搞“面子工程”的不良政绩观,不仅浪费了政府财物,也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如果对此类事件不能做到根治,我们相信空地覆膜绝对不是最后的“创意”。要想标本兼治,不仅弄虚作假的村干部应受到严肃查处,检查机制也要创新。毕竟,如果把所有问题都让村干部自己来扛,也就去不了根儿,难免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不但要改进检查手段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而且要打破弄虚作假迎检的潜规则,就要改变单纯向上负责的行政工作模式,引入多维绩效评价机制。惟有如此,才能彻底遏制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歪风、杜绝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