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版:文化·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土资源
 
标题导航
远去的盛景,将逝去还是会重现
传统文化复兴 已经刻不容缓
恢复生产有声有色
2012年03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文化复兴 已经刻不容缓
  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 丁传信



  在丁传信的办公室里,摆放着林林总总的工艺品:风筝、年画、剪纸、烙画、仿古青铜器、麻布绒绣、核雕等等,好像潍坊的文化都被浓缩在这十几个平方的空间中。
  但在花费毕生研究潍坊文化的丁传信眼中,这还远远不够。
  潍坊是文化大市,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根据史料记载,在最鼎盛的时候,潍坊大概有近百种工艺品,其中不乏土生土长的各类工艺精品。但传到现在,还能找得到的,也就二三十种了。”寻找已近失传的工艺品和手艺不是丁传信的目的,他要做的是复兴,让这些埋没已久的文化种子重新散发光辉。
  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坐落在向阳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中,面积不大,但进到院子,却别有洞天。“我们对传统工艺品的研究就是在这里进行的。”丁传信一一介绍。在他面前是一副1.5mX1.5m的麻布绒绣,在不足3平米见方的面积上,人物与风景栩栩如生,远观如同油画般,拥有流动着的鲜艳色调。
  “我们在2008年将麻布绒绣工艺恢复,这之前几近失传。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打听到这位老师傅,她技艺很高,是山东省的工艺美术大师。我们将她请过来,带着六七个徒弟,逐渐让这项技术焕发生机。”经过一番努力,麻布绒绣已经慢慢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价格也一路攀升。“麻布绒绣按平方和所绣内容定价,人物画价格最高能达到一万一每平米,山水画定价稍低,也要七八千一平米。”
  虽然价格上来了,也有市场销量,但是产量是困扰丁传信的一大难题。“太慢了,太难出活了。”丁传信满目感慨,“线要自己买,根据内容自己染色,都是精细的手工活,没办法加快速度。之前有个客户定了一副8mx2.4m的《万里长城》,6个人足足绣了10个月才完工。”
  正是由于传统文化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所以在现代产业的冲击下,保护起来更加有难度。“基本上都是纯粹的手艺活,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而且与其他产业相比,利润比较低,加上这些文化本身的特点,所以大规模产业化几乎不可能。”而许多老艺人年事已高,如果没有传承,就算把失传的文化重新发掘,也没有什么意义。
  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路走,潍坊风筝的成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据统计,去年潍坊风筝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吸纳了3万多人就业,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除了风筝,年画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这些都为其他行业的复兴奠定了基础。“我们一定会尽全力保护、发掘、恢复潍坊的传统文化,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本刊记者 薛静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