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要闻 |
第03版
国土资源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孙立荣 |
|

|
|
以科研带生产,以生产养科研。这是工艺美术研究一直坚持不懈的一条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引之下,研究所1961年成立的有风筝生产车间、年画生产车间和核雕组、铜印组、拓片组,1962年成立裱画组、国画组、年画创作组,1963年成立仿古铜组,1967年成立绒绣生产车间,1972年成立玩具组。 风筝车间由风筝艺人孙永春负责。他同聘来的社会风筝艺人杨万善一起,带着几个学生扎风筝。孙、杨两人互相配合,热心指导学生,很快扎出了“蝴蝶”、“绶带鸟”、“燕子”、“老鹰”四个品种的一批风筝。1961年10月份送到省进出口公司参加广州交易会,受到外商的好评。法国客户一次就订购了400只(每个品种100只)。我们接到订单后,又聘请了社会上的风筝老艺人胡景珠来指导。还有我市著名画家徐培基之女徐金蕙,也被聘来画风筝。她有很好的绘画基础,画的风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1963年成立的仿古铜组,负责人玄祖基,学员是他从建筑二社归队时带来的季传志和吴春香。潍坊的仿古铜以假乱真,生产工艺有出土锈、家藏锈、黑漆古、鎏金、鎏银、嵌金丝、嵌银丝等。玄祖基带的两位学员也都认真学,很能干。他们复制的“马踏飞燕”、“长信宫灯”、“毛公鼎”等高档珍贵文物,全国一些考古专家看了齐声叫绝,产品供不应求。他们创新的红木镶嵌的四扇屏,在全省工艺美术展览中荣获一等奖。 1967年成立的绒绣生产车间,由张鹏翥负责。学员是韩淑华、丁培玲、张洪媛、丁爱娥、刘玉贞。绒绣又称绒线绣花,是潍坊的新秀奇葩。它是用彩色绒线在特制的麻布上绣出各种艺术品。1977年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为联合国精心绘画的一幅大型山水国画《漓江山水》,第二年就是这个车间的张鹏翥老师和学员们又呕心沥血制成了绚烂多彩的绒绣作品。现这幅珍贵的作品被潍坊市收藏家邓华所收藏。 1972年从刺绣厂调来的玩具艺人郝桂君,在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玩具组。她一面制作样品,一面教学员。学员有崔秀兰、田曙虹、解秀美、周莲华等。在郝桂君指导下,做出的布玩具有老虎、狮子、小狗、小猪等20多种。这些样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送到省进出口公司参加广州交易会,外商看了爱不释手。潍坊布玩具从此开始批量生产,并畅销国内外。1995年,郝桂君出席联合国在中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 □本刊记者 骆雁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