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通
换届结束后,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然而,仍有少数领导干部“角色转换期”过长,患上了“慢热症”,迟迟走不出“预热期”,找不准角色定位,进不了工作状态,打不开工作局面。 “慢热症”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忙忙碌碌”型,这类干部意识不到自己的“领导”角色,仍然用以前普通干部的思维去安排和筹划工作。工作中“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弹钢琴”,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管不好,整日东跑西走、忙忙碌碌,但实际上却没有多大成效。另一种是“春风得意”型,这类干部当了“领导”以后,官僚意识渐长,端起了“架子”,摆起了“样子”,忘记了自己的公仆身份,不去基层一线深入调查研究,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好举措,而是整天忙于迎来送往、交际应酬,享受着升官后的“喜悦”。 “慢热症”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个别干部的行政能力不够强,抓工作无“谱气”,领导方式、方法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少数干部思想境界不高,缺少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慢热症”的出现危害不小。往小处说,它会导致某一单位某一方面工作进展缓慢;往大处说,会影响地方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要治好“慢热症”,应及时加强对新任领导干部的培训和指导。一要教思想。引导他们树立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勇于担当,在干事创业中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二要教方法。要采取参观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帮助新任领导干部尽快熟悉情况,掌握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及早完成角色身份转换,顺利实现交接。三要教作风。引导干部树立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沉到一线抓落实,努力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显现。四要给压力。要通过年中点评观摩、年末考核通报等办法,给“慢热型”干部装上“热得快”,倒逼他们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压力感,振奋精神,主动作为,干出成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