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加强社会管理必须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创先争优当学会“杀鸡问客”
没有烦恼就没有幸福
农村工作经历是宝贵的财富
刹歪风当学“铁匠”硬碰硬
哲理漫画 不要叹息逝去的年华,
“扩大进口”不如开放市场
反腐败探索已有理论和实践积累
用积极的社会政策破解“阶层固化”
昌乐行政服务局国土资源局窗口“三深入”为客户服好务
2012年05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社会管理必须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陈淑英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讲话,就当前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8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其中之一就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思想道德建设之所以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重点,是由道德的社会作用决定的。道德作为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的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对于调整人际关系,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道德具有导向作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稳定与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主导道德价值观作支撑,使社会形成一个共同的思想观念、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评价标准,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行为自律的准绳,从而在社会成员同心同德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局面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我国作为一个多人口、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没有一个可供遵循的主导价值观,没有一个基本一致的道德评价标准,势必造成社会生活中处于无序状态,矛盾重重,冲突不断,甚至会导致国家和社会的动荡。因此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共同的道德规范作支撑。当前社会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大行其道,现实社会生活里一些人善恶不辨,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把损人利己当“能耐”、见利忘义当“聪明”、骄奢淫逸当“荣耀”等等。这些不良现象虽不是社会的主流,但也绝不是个别现象。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思想根源上来看,缺乏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引导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在当前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特别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建设,明确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让人们明确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用社会主义主导的道德价值导向统一人们的思想,保证社会有基本一致的价值观、道德观指导人们的行动,实现社会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道德具有调节作用。道德就其本意来讲,就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作为社会调节器,使社会成员以良好的道德准则要求自己正确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减少矛盾和利益冲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矛盾多发凸显期,各种利益关系交织碰撞,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如社会管理者、先富群体、中产阶层、雇佣劳动者以及处于贫困状态的弱势阶层等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群体之间的种种矛盾和利益关系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这些利益的调整,是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道德在调节这些利益关系方面,有巨大作用空间。如在国家与个人关系方面,社会管理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民、爱民、利民、惠民,而不是与民争利,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对于劳资关系不和谐的问题,如果经营者能够主动寻求改善劳动者收入偏低、劳动强度过大、劳动环境恶劣的现实,尊重劳方正当的物质的精神的需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劳动者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结合,自觉融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为企业服务,就会建立较为和谐的劳资关系;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来看,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以爱己之心爱人,团结互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疑会和谐、团结。
  道德具有规范作用。道德规范依靠社会的善恶评价、个人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等规范人的行为,为人们提供“应当”和“不应当”的模式与标准,更深入人心,更为广大社会成员自觉接受,能使广大社会成员以此来规范、约束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交往中的行为,从而在维护社会良性运转中发挥作用。因此道德的规范具有普适性强、渗透力度大、规范成本低的特点。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的规范功能在今天的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拿各行各业规范人们从业行为的职业道德来说,要求领导者要秉公处事、廉洁自律,为社会做出表率;教育者要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执法人员要依法办事,铁面无私;经营者要诚实守信、买卖公平等等。现实中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如果都能按照自身职业道德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社会就会避免发生以权谋私、制假贩假,唯利是图等危害社会秩序的现象,就会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建立健康有序信任友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所以,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所有社会成员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这是当前实现科学有效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
  道德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要真正发挥好道德的作用还有赖于切实加强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使道德要求成为人们的自觉实践。要把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逐步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行为,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机制建设。首先,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机制。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是基础,要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如家庭、学校、机关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社会中进行道德教育。其次,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机制。媒体要利用群众喜欢,乐于接受的特点,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使道德的基本要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再次,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建设的示范机制。要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让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其中,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努力做道德实践的典范,是完善社会主义道德示范机制的关键。最后,建立健全思想道德建设的奖惩机制。必须依靠规范的制度建设和科学的奖惩体系,在制度层面形成抑恶扬善、祛邪扶正的长效机制。对于爱国、诚信、助人等良好道德行为,给予崇高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使人们敢想、愿为;对于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违法乱纪、损人利己等不道德行为,严加惩罚,让人们不能为、不敢为,从而为人们大力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系潍坊市委党校副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