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德春
近年来,常听到一些来自基层的党员干部私下里发些牢骚:“本想为老百姓做点好事的,谁知他们不但不领情、不支持,反过来还要埋怨咱们、妨碍工作。”这些话说的虽然只是局部现象、个中案例,但却也引起了笔者的深思:既然是为老百姓做好事,他们为什么会不领情呢? 在滇西地区有一句俚语叫做“杀鸡问客”,意思是说客人来了要杀鸡款待他们,要首先问一下他们是否愿意吃?愿意怎么吃?是辣子鸡?还是大盘鸡?是宫保鸡丁?还是麻辣鸡丝?每个客人的口味不同,选择自然就有差异。如果主人不清楚客人的喜好就自作主张、匆忙下锅,即使做出来的菜肴丰盛无比,也有可能因为不合客人的口味而引起客人的反感和非议。道理总是相通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想为群众做点好事干些实事,同样需要事先弄清楚群众到底想要什么,搞明白百姓究竟希望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按病开方,对症下药。如果事先不调查研究,不征求民意,总是拍脑袋做决策,咬笔杆做决定,就有可能出力不讨好。 因此,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干部首先要树立和学会“杀鸡问客”的理念和方法。无论是迁村并点、还是修桥铺路;无论是工程上马,还是环境整治;无论是计划生育,还是远程教育……都应当事先询问一下老百姓的看法,征求一下群众们的意见,看看他们拥不拥护、赞不赞成、同不同意、答不答应。对于老百姓双手赞成的事项,就当机立断,迅速上马;对于少数人有异议的事项,要慎重对待,反复研究;对于大多数人强烈反对的事项,要毫不犹豫,坚决叫停。在决策已经通过,活动进入实施阶段时,也应当经常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百姓监督,尊重社情民意,不断查漏补缺,坚持走群众路线,用群众方法,与人民群众同频共振、同气相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只有始终把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期盼和诉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入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才能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儿里,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将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做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