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光市房产规范化管理工作实现上档升级 |
寓管理于服务 以服务促发展 |
|
本报记者 刘 伟 通讯员 范君德 刘昕滢 近年来,寿光市房管局紧紧围绕房产规范化管理这条主线,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管理机制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寿光特色”的房产管理之路。2011年5月,全国、全省房地产交易与登记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议先后在寿光市召开,“寿光房管”模式全国推广,寿光市房管局荣获“全国房地产交易与登记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建设“数字房管” 打造管理新模式 寿光市房管局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专门成立了房产信息中心,建立了数字化的“一簿一馆一系统”。 “一簿”,即电子登记簿。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屋登记簿管理试行办法》,建立了电子登记簿。对新办理登记的,审核合格后,有关信息自动记录到电子登记簿;对《办法》实施前登记的各类房屋,在业务受理时,由专人将相关信息先行载入登记簿,再办理其它手续,保证了登记簿数据准确完整。 “一馆”,即数字房产档案馆。对全市25万卷房产档案全部扫描,录入房产信息系统,建立了与实体完全相同的虚拟三维房产档案馆,电子档案馆与业务受理窗口联网办公,档案查询由调阅物理档案变为电子查阅,不受时间、空间、地点限制,随用随查,档案价值得到充分利用。 “一系统”,即三维GIS数字房管系统。该系统以楼盘表为基础,以GIS为平台,与二维GIS技术实行无缝链接,相互联动,实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发布,建立了“以房管房、以图管档、图档合一、图文表一体化”的房产管理新模式。2011年4月,寿光市房管局在潍坊市率先实现房地产信息系统县市联网,并在全省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会议上现场演示。 实行网上监管 提高市场透明度 寿光市房管局把网上监管作为规范管理、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来抓,实行“一备案一测绘一建档”。 “一备案”,即存量房交易网上备案。寿光市房管局在成功实施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备案的基础上,2010年又推行了存量房交易网上备案。交易双方当事人在网上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所有存量房交易均需在网上备案,并以此对存量房交易资金实施全面监管,从源头上将存量房交易全程纳入“阳光”下操作,保障了存量房交易安全。 “一测绘”,即商品房预测绘。为妥善解决购房合同面积和实测面积误差过大而引发的纠纷,寿光市房管局建立了商品房预测绘制度。要求新建商品房在预售之前必须进行预测绘,预测绘成果经网上公示后,作为预售合同网上签约的依据,提高了销售透明度。 “一建档”,即构建网上诚信档案。以“寿光房产网”为平台,以企业信息、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评价为基础,开发建设了房地产企业网上诚信档案系统。企业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即录入系统;整改合格后,方能从网上撤销。 创新登记方式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寿光市房管局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均衡寿光”战略部署,实施“三步并走”登记方式,构建了“房屋登记城乡一体化”格局。 “第一步”,农房初始登记。实行“三坚持”工作原则: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登记的农房必须具有合法规划和用地手续;坚持尊重历史、宜宽不宜严的原则,明确不同时期集体土地使用和规划证明的认定审核,扫清了登记障碍;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原则,主动下乡,办证到村,送证到家,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农房办证的全程服务。截至目前,共办理农房登记20万件,登记率达80%以上。 “第二步”,农房抵押登记。房屋是农民手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农房不能作为抵押物,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2009年,寿光市启动了农房抵押贷款工作。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对以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的,借款人要拥有房屋的房产证和土地证,保证设定抵押的房屋被依法清偿后有适当的居住场所,借款人除向银行提供身份证明、家庭年经济收入、借款用途、经济效益等资料外,还要提供所在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处置抵押房屋的书面证明。截至目前,共办理农房抵押登记300多件,抵押面积4万多平方米,未出现一起呆坏账。2010年9月,山东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现场会在寿光市召开,对农房抵押贷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三步”:海上构筑物登记。寿光市房管局在对陆地构筑物进行登记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了海上构筑物登记。对寿光市海域内,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的码头、海上固定平台、海底隧道、桥梁、高架屋、人工渔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海上构筑物的所有权和抵押权进行登记。2011年3月,华能寿光风电公司领取了15件构筑物所有权证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