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奎文区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建立推行社区“大党委”制,有效提升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夯实了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优化组织设置。按照服务半径不超过1公里,以街路巷河为界,将全区调整划分为51个社区网格,在每个社区网格内分别成立社区“大党委”,将辖区内的社区党组织、“两新”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在社区“大党委”下实行“点、线、面”相结合的组织设置模式,根据党员爱好特长、志愿服务内容等,组建各类“功能型”党支部。同时,依托市场、楼宇等,按照“X+1”模式建立党支部(总支)。目前,全区已建立“功能型”党支部133个,楼宇楼栋党支部186个。 明确职能定位。通过“四推一(直)选”或公推直选,即由居民代表、直管党员、在职党员、驻社区单位和新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党员,从所有社区党员中推选产生党委班子候选人,然后召开社区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区“大党委”班子。社区“大党委”的主要职责是审议决定社区党建重大事项,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重大问题,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团结、组织、发动党员群众积极投身社区建设以及对社区各类成员进行服务、管理、协调和监督。其中,社区“大党委”对辖区内居委会、新经济社会组织及无上级主管单位的企业党组织实行直接管理;对上属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企业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 完善运行机制。建立“1+3”组织模式。即在社区“大党委”领导下,建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委员会和社区监督委员会。对涉及居民群众、驻区单位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社区党委受理后,均提交给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采取票决的形式进行决策。实行“双诺双述双评”。每年初,社区与驻区单位明确双向需求,相互作出共建承诺,签订双向服务承诺书,年底组织召开“双述双评”会议,双方分别述职、双向打分评议,驻区单位的评价结果由街道党工委抄报其上级党组织,社区党委的评价结果作为街道党工委考核社区的重要内容。建立社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社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实行年会制,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由社区党委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征求党代表意见建议。社区党代表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3年。 落实“三有”保障。通过选、考、转、挂、聘等方式,选拔社区干部,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并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报酬定期增长机制,保障“有人管事”。合理拨付办公经费和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保障“有钱办事”。采取旧址改建、开发助建、村改带建、单位合建、无偿捐建等方式,在每个大社区网格内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保障“有场所议事”。目前,全区已建立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24个,共设立各类前台窗口140多个,90多名机关工作人员转到前台工作,提供各类社会化服务及诉求服务80余项。 记者刘伟 通讯员官志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