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美娟
盛夏来临,消暑纳凉又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以前听同事说起,风筝广场是个不错的可玩耍的好地方。 星期天晚饭后,来到风筝广场,见识了同事所说的热闹景象。由广场北边的入口进入广场,入口两侧的喷泉在灯光的照耀下,水茫茫雾茫茫,水雾落在身上,烦躁的心立马清爽起来。广场中心的音乐喷泉,有节奏、此起彼伏的喷射着,最中间的喷得最高,须仰视才能看到。 以中央喷泉为中心,消夏乘凉的人又自发的划分了若干个活动区域。喷泉的东边是一群跳健美舞的大妈们,别看她们年龄大,跳舞的动作却整齐划一,一看就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东北角是一帮小青年,正在练习小轮自行车的车技。他们骑在车子上,把手中的自行车耍得像玩具一样让人眼花缭乱。一会儿竖起前轮,一会儿抬起后轮,一会儿又把车子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宛如自行车杂技运动员在表演。 喷泉南边,是自由活动的区域。有夫妻二人打羽毛球的;有太极爱好者在旁若无人的推太极;有三五知己踢花键;还有一群孩子用皮筋当弹弓,把带荧光粉的“小飞机”弹上去,比赛看谁弹的最高。 往西看,喷泉的西边有两拨,一拨是舞双节棍的男孩;另一拨是学轮滑的小学生,他们戴着头盔、护腕、护膝,全副武装,在教练的指导下,有模有样的练习着。有几个水平高的孩子,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地穿梭在路桩中,引得观看的人们毫不吝啬的拍巴掌。 在学轮滑场地的西边,用绿化带隔开,形成了一个露天的舞场。许多交谊舞爱好者,在嘭嚓嚓、嘭嚓嚓的节奏伴奏下,欢快地跳着,观看的人儿,禁不住也有翩翩起舞的感觉。更有初学者在最北边认真地学着,他们笨拙的动作不时的引得观众哈哈大笑,看得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 看到这一切,再怎么浮躁的心也会平静下来。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张择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把当时汴京的繁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今晚,我,若有一只生花的妙笔,把眼前的景象描绘下来,不就是一幅当今的清明上河图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