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科技成高密产业转型“核动力”
我市前三季售电量全省第一
正确对待群众“声音”
设立专项资金 助推农村文化发展
山果走红 “品牌”飘香
我市部署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第五届中国(寒亭)潍县萝卜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举行
我市8家渔业合作社入选首批省级示范社创建单位
首批26处青少年驿站建成启航
中国·安丘翰沃城项目奠基
高密法院“大评查”提升审判质效
省第四届万人象棋总决赛在潍开幕
诸城社区服务站巧手解“两难”
2012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果走红 “品牌”飘香



  本报记者 贺德良
 通 讯 员 马世波 姚 新
  “俺家‘联源’牌山楂一斤卖到1块多,今年果园里净收入1万多!”临朐县寺头镇程子村徐守柱老人将自家的山楂树比作“摇钱树”,说起今年的好收成,他高兴地合不拢嘴。老徐介绍说,自从前年加入了山楂生产合作社,山楂园里的收入翻了近一番,先前紧巴巴的日子现在好过多了,原先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也都辞职回家专门“打理”起山楂生意,“山楂的销路不用俺操心,俺只管种好、收好就行,省心还不少赚钱!”
  正说着,从门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进来一位外地客商。这位来自东营的王涛经理是徐大爷的“固定客户”,他和老徐谈好为山楂过磅、包装的事后,笑着对记者说,“临朐这两年的合作社经济发展得很快,生产过程标准规范,产品质量非常高,我们收购起来也是既放心又省事儿。”老徐捧起一把又红又大的大山楂介绍,“山楂的销路不用愁,合作社还经常联系县里的农技专家来为种植户们培训上课、传授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疑难杂症’,生产过程全部统一标准,种植户对这些‘摇钱树’照顾得可仔细了。”
  “一头连农户、一头接市场,临朐的合作社成为拓展市场销路的‘红娘’与‘桥梁’。”县农业局干部介绍,仅以老徐加入的相亮山楂生产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即拥有8000亩标准化山楂种植基地、带动社员户700余户、年销售收入可达6000余万元。据了解,目前临朐已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82家,注册资金达1.49亿元,涉及核桃、山楂、大樱桃等11个经济林树种,年购销果品8万吨,带动全县300多个行政村的近万户林果业户发家致富。
  县林业局干部介绍,标准化生产、精细化营销带来的是不断放大的“品牌效应”。通过选取特色果品进行“品牌化孵育”,临朐现已获得林果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个,无公害(有机)果品、绿色果品9个,申报的“全国经济林之乡”也已通过省林业厅评审。三山峪大山楂、月庄大樱桃、杨善西瓜等一批林果品牌走出小山沟,成为了大城市市民们的餐桌上的“香饽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