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科技成高密产业转型“核动力”
我市前三季售电量全省第一
正确对待群众“声音”
设立专项资金 助推农村文化发展
山果走红 “品牌”飘香
我市部署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第五届中国(寒亭)潍县萝卜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举行
我市8家渔业合作社入选首批省级示范社创建单位
首批26处青少年驿站建成启航
中国·安丘翰沃城项目奠基
高密法院“大评查”提升审判质效
省第四届万人象棋总决赛在潍开幕
诸城社区服务站巧手解“两难”
2012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诸城社区服务站巧手解“两难”
□“站企合作”实现“劳企双赢” □“专业调剂”确保“人尽其才” □“网络订单”成就“家庭工人”



  本报讯 (徐金红 傅汝强)为充分发挥党员在务工经商农民中的先锋引领作用,诸城在全市208个农村社区和27个城市社区服务大厅建立起流动党员服务站(室),实行全市联网,为流动党员、特殊农民工和企业牵线搭桥,让劳动力供需有效对接,缓解企业“用工难”及劳动力“就业难”。
  “站企合作”实现“劳企双赢”。从东北回诸城老家的党员张崇发成为了得利斯集团公司屠宰车间的一名工人。谈到自己的求职经历,张崇发感激地说:“多亏了昌城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的干部,让俺从屠宰技能培训班免费学到了技术,还帮俺找到了工作。”张崇发提到的“技能培训班”,是由昌城镇昌城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与得利斯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办班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企业“用工难”及劳动力“就业难”。目前,该市2000多家企业、500多名流动党员及20万劳动力实现了县域内的培训、务工信息等资源共享。有300多家企业与当地的流动党员服务站合作开办了技能培训班,培训农民工1.5万多人次,有1.4万多名农民工实现了“持证上岗”,县域内流动党员则实现“零待业”。
  “专业调剂”确保“人尽其才”。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工人,另一方面却是流动党员和农民工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如何让企业和劳动力有效对接,实现双方共赢,成为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的工作侧重点。家住桃林镇山东头社区的党员李家明是一个有着20年铳床从业经验的“老把式”,在离家60公里的百尺河镇工作。最近桃林镇新上了一个车床加工厂,老李就准备临近就业,无奈原企业认准了他的加工经验,百般挽留。恰巧有着18年从业经验的百尺河镇农民工钟兆阳也在流动党员服务站网上,挂出了想从桃林铸造厂“跳槽”的求职信息,两个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帮两人顺利实现了“换岗就业”。截至目前,该市流动党员服务站共帮助2700多人实现了“专业调剂”。
  “网络订单”成就“家庭工人”。林家村镇林家二社区的党员曹秀琴原是诸城市区兰凤针织公司内衣加工车间的班长,今年孩子开始上小学,婆婆又瘫痪在床,她不能再外出打工。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通过“网上订单”,帮她从本镇一家针织厂揽了部分活在家里干,每月从企业按生产件数领工资,成为不出家门的“企业员工”。在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站的牵线搭桥下,林家二社区足不出户领工资的妇女逐步增加到70多人。目前,该市共有3万多人实现了“家中就业”,催生出了玩具加工、针织刺绣等劳动密集型特色加工社区103个。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