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十八大特别报道 |
第03版
特别报道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本报记者 刘建强 在鸢都大地上,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每天伴着晨雾和暮色,满载激情爱心,穿行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用方向盘演奏着一曲曲优美和谐的动人乐章。 他们就是潍坊人常赞不绝口的奎文出租汽车服务公司的“和谐车队”。 “和谐车队”现有队员30人,自2009年6月成立以来,秉承“文明行车、扶危帮困、真诚服务、奉献爱心、热心公益、共建和谐”的服务宗旨,车辆统一标识、队员统一着装,他们向全市发出了“弘扬雷锋精神、倡导优质服务、争做文明使者”的倡议书,大力倡导雷锋精神和志愿者精神,以开展公益活动、奉献回报社会为己任,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旋律。 艺考考生记得他们——2010年艺考期间,家境困难的菏泽考生王春青因遭遇车祸行动不便,“和谐车队”队长朱希升不仅义务接送王春青,而且细心照顾其生活;他还主动联系泰安、济南等地的爱心出租车,包揽了王春青艺考期间的所有交通出行。王春青考上大学后,念念不忘“和谐车队”的热心帮助,给朱希升发来短信深表感谢,随后又专程送来自己创作的三幅油画表达谢意。和谐车队的队员们又主动捐款3200元,为王春青解决了学费问题。今年艺考期间,“和谐车队”为五莲残疾考生张须堂提供接送服务,并捐款2000元。张须堂逢人便称:“谢谢和谐车队,这是我的另一个家。” 烧伤女孩记得他们——去年,临朐县柳山镇小女孩羽羽因严重烧伤住进了潍坊市一家医院,“和谐车队”听说后,主动捐款2000元,期间多次探望并送去部分营养品;今年春节前,3名“和谐车队”队员又专程送小羽羽一家回老家过年。 困难老人记得他们——寒亭区开元街道张氏四村的徐一忠老人,90多岁高龄仍靠卖大姜养家,“和谐车队”队员为其捐款2000元,并连续两年送去春联、米面油、衣服等生活用品。 敬老院的老人记得他们——2009年重阳节期间,“和谐车队”义务组织奎文区中心敬老院的50多名老人游览了潍坊植物园、白浪河湿地公园,老人们感激不已。 贫困学生记得他们——自2009年起,和谐车队队员们先后向奎文区南苑学校的10名贫困学生集体资助,让这些孩子们能够在学校里安心学习。 聋哑孩子记得他们——2012年全国助残日前夕,“和谐车队”队员们来到奎文区聋儿康复学校走访慰问,给孩子们送去画板、玩具、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并捐款2000元。 社会各界记得他们——在“和谐车队”的带动下,奎文区出租汽车服务公司扶危济困、拾金不昧蔚然成风。据不完全统计,高考、艺考期间共免费接送考生2700余人次,捡到并送还手机等各类物品600余件,总价值70余万元;收到感谢信40余封、锦旗100余面。 “和谐车队”成为了潍坊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就是这样一群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他们用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服务,无私地奉献着、燃烧着,感动了老人、孩子,还有一样普通的我们。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11年,“和谐车队”先后在全省交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全市深入推进党群共建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工作会议、全市交通系统创先争优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今年,“和谐车队”又在全国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6月份,和谐车队党支部被先后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齐鲁先锋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