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向阳
峻青先生是昌邑人民的老朋友,曾被授予昌邑市荣誉市民称号。他是我最敬仰和崇拜的一位当代革命作家和文学家,也是我的恩师。我们初识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虽经历了“文革”的风风雨雨和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我们的情谊更加深厚。 家乡是峻青先生创作的根基,灵感来源于战争年代转战南北的经历,来源于生养自己的家乡,我们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昌潍、潍河、昌邑、海阳……这些地方给他带来的文学营养。 今年10月底,我们一行四人到上海看望峻青先生。峻青先生满头华发,精气神儿十足。峻青先生的客厅一边墙上挂着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的墨宝,上面是文老为他写的“正清和”三字,另一旁是峻青先生与夫人于康2005年在潍河岸边的合影。客厅的另一边墙上挂着他作的巨幅《红梅图》,题款是赖少其先生的墨宝:“红霞一片十里香飘。”《红梅图》是峻青先生对生命的最好诠释和追求,也是他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 峻青原名孙俊卿,烟台海阳人。1941年后,峻青先后担任《大众日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1946年,峻青以记者和敌后武工队小队长的身份来到昌南县(解放战争时期,昌邑县曾分为昌南县和昌北县,上世纪50年代初复并为昌邑县,即现在的昌邑市)。在与昌邑人民并肩战斗和生活的过程中,有一个人让他永远不能忘记,那就是民兵英雄李成万。敌人把他的妻子和女儿劈死,李成万由此走上革命道路。他带领民兵保卫村庄,清剿匪特,护送革命同志……不久,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当上了昌南县北孟区武装部长。峻青和李成万同志,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生活中,结下了很深的战斗友谊。有一次在昌南县鳌头埠村的剿匪战斗中,缴获了敌人一支崭新的匣子枪,这枪峻青很喜爱,当时也很需要,可是他考虑到李成万同志更需要,便把枪送给了他。 1946年8月,峻青和李成万参加昌南县委在饮马镇召开的英模表彰大会时,暗藏在自卫团里的匪徒们在李成万的背后开了枪。在这猝不及防的暴动中,英雄倒下了。那时峻青正在会场的另一角,和村长李元兴谈话。听到枪声一响,李元兴说:“不好,你快走!”他拉着峻青向会场大门外冲去,这时会场大乱,群众也都争着向大门外涌去,可是会场大门已被敌人卡住,李元兴又返回身把峻青拉到一个装满了干草的草屋里,藏在干草垛中。敌人打死了李成万后,又叫嚎着,四处搜寻峻青,他们用刺刀向草垛里乱刺,峻青侥幸逃过一劫。敌人对李元兴进行拷打,但他始终也没有说出峻青藏在什么地方。至今六十多年过去了,峻青提及此事仍然不能自已,流下泪来。 峻青告诉我们,1953年全国文协组织作家下乡、下厂,他重返昌邑大地深入生活,在昌邑一住就是半年多,他永远忘不了在昌邑潍河岸边一座果树林中的小屋里,含着热泪写作《黎明的河边》初稿的情景,也忘不了在那些艰苦斗争的日子里和昌邑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 访谈接近尾声,峻青先生为昌邑市文山诗书社题写了成立二十周年的贺词,还给我们介绍并题写了文怀沙先生的得意弟子空林子的诗:得意文章失意身,斜阳千载竟如轮……峻青先生虽然已是九十岁高龄,但他题写空林子的诗时,不假思索,一气呵成。 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起身告辞,峻青先生把我们送到门外,依依惜别。愿老人安康长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