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当日,笔者一家来到同城表哥家吃饭,随手带去了春节积攒的礼包。返家时表哥拿出几袋礼物相还,称冰箱塞满了……小区论坛里也有人“吐槽”:两节下来家里礼品过剩,不少食物面临过期浪费,既有不舍又不知该如何处理。与此同时,网上打折出售、小区物物交换也逐渐盛行。处置过剩礼品,真成了“技术活”! 今年春节以来,面对节日前后反浪费之风,有人巧动心思处理这些“甜蜜的负担”。在一些社交网络,有人低价出售春节礼盒,也有人选择物物交换。 笔者进入南宁某小区论坛,发现物物交换这种原始而实用的方式吸引一批年轻家庭,品质、价格、口味等往往成为考虑因素。一箱苹果换一箱橘子、几袋干笋换一袋香菇……一样东西在小张家是“多余的垃圾”,可能到了小王家就会被摆上餐桌。 南宁市民张丽说,她愿意将过剩的食品送给贫困地区,毕竟那里生活更苦。“现在中央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不仅仅是指公款吃喝。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有不少浪费,很多人都想‘变废为宝’,可惜没渠道。”张丽带着遗憾说,她期待多一些微公益平台,给她一个“助人利己”的机会。 处置节日过剩礼品是一项关乎社会文明的大工程,要从源头上遏制不正当送礼之风,倡导按需购物。至于最后被剩下的,通过一些社会渠道被快速疏散吸收,我们的社会才更健康,那些营利性的“礼品回收店”才会慢慢被挤掉。 张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