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料怎么喝出塑料味? |
“三无”吸管给市民健康埋下隐患 |
|
本刊记者 于哲 随着气温转暖,市民对于冷、热饮品的需求不断增强,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市面上搭配饮料贩售的吸管却存在质量隐患。 饮料喝出塑料味 近日,记者在我市一些餐饮店、饮料店走访后发现,市面上吸管的数量种类很多,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标有QS标识,而在一些餐饮店内,吸管就直接散装在瓶罐中任顾客随取。在世纪泰华商场附近多家快餐店与奶茶店,销售者和购买者大都表示并不会考虑到吸管质量问题,只要觉得好看就行。“平时喝些冷饮,也不觉得塑料吸管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喝热饮的时候,有些吸管不仅变形,还散发出一股塑料味。”市民王女士说。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吸管主要是由三种塑料制成,即食品级塑料、非食品级塑料和回收塑料。对此,不少商贩认为,非食品级塑料成本较低,销售量最好,只要不用于热饮,对人体影响不大。但他们同时强调,回收塑料是有毒的,因此并不敢提供给消费者。据一位塑料吸管的加工企业工作人员介绍,食品级塑料吸管的成本要达到0.1元左右,而非食品级的塑料吸管成本仅仅是几分钱,而相差数倍的价格往往让劣质吸管更为畅销。 “相对于成年人,使用吸管数量最多的还是孩子,从牛奶到饮料,有时候一些吸管喝热饮,明明很大的塑料味,要不是家长在身边,孩子依旧用吸管搅拌和饮用。别看吸管不起眼,但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质量直接影响每一个市民的身体健康,有关部门也该管一管了。”记者采访过程中,家住奎文区的张先生这样说道。 吸管市场鱼龙混杂使用标准参差不齐 我市某乳品企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业内所使用的吸管管控相对严格,企业不仅需要提供三证,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还需要提供检验报告。而我市一家知名连锁快餐企业负责人则表示,所加盟的品牌,吸管都为统一配送,企业对吸管有包括材质、技术指标、包装运输、保质期都有严格规定。 相较于部分企业的严格规定,批发市场里的吸管则呈现鱼龙混杂的状况。在位于青年路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内,各色吸管及塑料制食品包装盒被摆放在货架上,外包装上没有标识任何生产厂家、材质等产品信息。批发商表示,这些吸管产自内地,餐饮店或奶茶店是其主要销售对象。在价钱上,一般奶茶店用大号彩色吸管,发货价是3到5分钱一根,最细的白色吸管,只需要2分钱一根。而在东风街一家超市里,生产安全信息齐全的大号吸管售价平均在0.2元/根,两者价格相差5倍。 此外,用于包装吸管的外包装袋大都是简易的塑料袋,甚至有些包装袋并未被封口。批发商对此解释,由于这些塑料制品大都没有保质期,且销量很大,不会存在大量存货,因此包装简易便于分散销售。 专家表示使用“三无”吸管有害健康 根据国家2009年11月发布的聚丙烯饮用吸管标准,一次性塑料吸管属于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必须获得质监部门颁发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在外包装上,必须有QS标志,并按照国家法规标注相关的使用材料、厂名、厂址等信息。显而易见,这样的标准对市场上充斥的“三无”产品毫无作用。 潍坊市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人员王医生表示,塑料吸管主要成分一般是聚丙烯,而部分“三无”吸管是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加工而成,一旦接触高温物质后,便会产生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三无”吸管,会对肝脏和肾脏有一定的危害,建议消费者尽量少使用塑料吸管。 对此,部分专家表示,“三无”吸管之所以大量充斥于市场,主要是由于聚丙烯饮用吸管国家标准不能作为相关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建议国家尽快将聚丙烯饮用吸管等国家标准的有关硬性要求纳入食品安全法,使得吸管质量安全监管能够有法可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