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新城镇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洼里村的华丽变身
现代农业“播种”幸福
细节服务折射民生情怀
寒亭区驻村帮扶共圆百姓“幸福梦”
“三大片区”擎起城东商业次中心
为整修村内道路,昌乐县鄌郚镇东钟村村民自发组织捐款活动
“四德”建设德润民心
2013年08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洼里村的华丽变身



  □本报记者 马林峰 赵欣波  通讯员 刘华强
  “三年前,俺村全是土路,坑坑洼洼,村委办公室10多年没人修,村集体负债累累。现如今,村里路面硬化了,院落整洁了,群众有了文化活动场地,老百姓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小康路。”在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村民们对记者说。短短三年时间,这个村从一个“难点村”变成了“亮点村”,在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这个村华丽变身的秘密。
强组织 生发新活力
  “两委”班子是村子发展的“主心骨”。为了配强“两委”班子,坊安街道党工委在摸清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最后确定让回村发展的农民企业家刘向东为“带头人”的候选人。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刘向东顺利当选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两委”班子也得以配齐,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新一届“两委”班子成立后,坚持民主决策、村务公开,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制度办事。村里每个项目建成后都及时公开账目,让群众心底有数。村委办公室进行了改造,为党员开展活动建起了自己的“家”。
抓民生 凝聚群众心
  “水不通、路难走、电压低”是长期以来困扰洼里村的老大难问题。在村集体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支部书记刘向东积极筹措并垫付资金40余万元,带领群众整修出村路、村内主大街,解决了村里的交通问题。同时,加固塘坝,铺设雨水疏通管道,改造老化的供电线路。他们还打机井,铺管道,全村村民喝上了自来水。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变群众精神面貌,洼里村投资11万元建成了多功能文化广场。新盖集办公、远教中心、农家书屋、卫生室等为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15间,提高了干部群众凝聚力、战斗力和群众综合素质。
转思路 经济有奔头
  过去,洼里村的村民常年靠种粮为生,一年到头收入不了几个钱。如何发展经济,让群众增收,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件大事。
  2011年9月,坊安街道党工委组织洼里村等十余个村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到寿光市参观学习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种植技术。通过学习参观,洼里村认准了日光温室蔬菜这条发展之路,但建设一个大棚需要十几万元,大量投资让群众疑虑重重。对此,支部书记刘向东率先投资成立了天霞合作社。合作社的产品销路很好,为入社群众每年带来七八万元的收入。
  为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刘向东又注册成立了潍坊市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现在,全村70%的人加入了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村里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群众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