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飞地经济”模式有着不同的分类。 按飞地建设的投入方式,可分为飞出地投资型、飞入地投资型和两地共投型。飞出地投资型是由飞出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飞入地投资型是由飞入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两地共投型则是由两地按照协议共同分担基础建设投入。 按飞地工业基地的管理方式,可分为飞入地管理型、飞出地管理型和两地共管型三种类型。飞入地管理型,是对工业基地进行属地化管理,优点是管理方熟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不足之处在于可能形成对企业服务的不连续性,没能有效利用飞出地的管理经验。飞出地管理型,是由飞出地派遣管理团队对基地进行管理,对企业进行服务,优点是保证了服务、政策的连续性,使企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缺点是管理方需要时间来理解当地经济文化环境。两地共管型,是设立双方长期友好合作的机制,基地管理委员会由双方共同派驻人员。这样既能保证基地服务管理的延续性,又能充分利用飞入地的资源,但前提是双方有真诚的合作,高效的沟通。 按飞地形成的原因,可分为集约用地型、优势互补型、产业梯度转移型。集约用地型不仅探寻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克服了行政分割造成的工业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的现象,更是探寻了一种平衡各行政区域间利益的方法。在优势互补型中,飞入地和飞出地经济发展水平近似,但各自的资源禀赋能够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通过“飞地经济”的发展能够达到双赢。在产业梯度转移型中,飞入地主要承接飞出地的产业转移,往往飞出地具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但由于飞出地商务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必然有一部分产业需要外迁,此时飞地经济工业园成为首选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