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王蒙携带尘封40年之作《这边风景》亮相海南书展,并举行首发仪式,该书当场受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鼎力推荐。 这部以新疆“文革”为题材的小说早已跟随王蒙的大名,进入各种文学记载与评论文章。有人说它还未出版就先声夺人,有人说它不在“江湖”。针对种种热议,王蒙接受了专访。 新作“打开新疆的后厨房” 王蒙借小说人物之口,在《这边风景》中由衷赞叹:“那真是个插上手杖也能够发芽长叶的地方!”说的是伊犁地区,其实夸的是新疆。 新疆的物产与新疆风土人情一样,散发着得天独厚的异彩。多民族聚居的特点,也使得新疆的饮食文化多元化融合。抓饭、烤肉、牛杂碎、馕、油搭子、裂巴、酥糖、奶疙瘩、马奶酒、啤渥,各种干果加四季茶饮,王蒙用“文字”的方桌将维吾尔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小吃一网打尽,香气跃然纸上,他还意犹未尽地公开了这些私房美食的秘方。 “啤渥,就是啤酒,伊犁人都按原文发音称之为啤渥。据说此种啤渥发源于俄罗斯,本地的俄罗斯人有用土法酿造啤渥的习惯,并在伊宁市区维吾尔人中得到了推广。啤渥的制作是先熬麦麸水(有大麦就更好),过滤以后加上啤酒花、砂糖和蜂蜜,灌在瓶子里。瓶口用一枚大橡皮塞塞住,常常还用木板把橡皮塞砸紧,让它完全不透空气,然后放在日光下暴晒,使之增温发酵,根据经验,掌握火候,饮用前用冰块或者冷水冰一下就行了。这种啤渥的味道与关内销售的啤酒不太相似,含有很多的二氧化碳,喝起来很畅快。但因放有蜂蜜、砂糖,比较甜一些,还略带酵母的酸味。许多喝惯了本地土造啤渥的伊犁人,倒不见得多么欣赏那些名牌的瓶装啤酒呢。其实,在俄罗斯本国将这种饮料称作葛瓦斯。” 新作竟然透露俄罗斯软啤葛瓦斯的酿制配方,以及馕、酥糖等小吃的制作方式,还给这些佳肴美食配搭新疆民歌,也难怪《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读完作品后,笑称王蒙用《这边风景》“打开了新疆的后厨房”。 “好比一条清蒸鱼找到了中段” 如果说前不久尘封之作《美!》的发现,改写了川端康成的作品年谱,那么《这边风景》的出版,则算是填补了王蒙创作链条上空缺的16年。 在《这边风景》后记里,王蒙提到“重读旧稿、悲从中来”的复杂心情,更笑称在这部小说中找到了38岁到47岁的王蒙,就好比一条清蒸鱼找到了自己的中段。1963年,时年29岁的王蒙下放到新疆,在新疆度过了风华正茂的16年,《这边风景》是他在这16年里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1979年,已是45岁的王蒙因创作这部小说得到前往北戴河改稿的机会,而后机缘辗转回到北京。王蒙的夫人崔瑞芳(方蕤)女士,也曾在《我的先生王蒙》中提到,正是这部作品改变了他们后半生的命运,在王蒙人生转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后,《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以及有关王蒙的各种评传如贺兴安的《王蒙评传》、於可训的《王蒙传论》和《王蒙自传(三部曲)》中都提到了这部小说,更有各种评论文章分析研究王蒙在《这边风景》创作中的成败得失。 “坟墓中走出来的一部书” 王蒙介绍说,“这是从坟墓中翻了一个身,走出来的一部书,从遗体到新生。” 2012年,王蒙儿子王山与儿媳刘颋打扫旧屋之时,无意中发现了一部手稿,两人雀跃着将手稿送到王蒙面前。时隔四十个春秋后的重逢,让已近耄耋之年的王蒙热泪横流、拍案叫绝,他说:“这是四十年前的处心积虑、小心翼翼却仍然是生气贯注的书写。” 一句“处心积虑、小心翼翼”,一句“从坟墓中翻了一个身”透露了王蒙创作《这边风景》的心境,且暗示了当时的政治气氛与大环境。《这边风景》写于“文革”的十年,对于在中国政治运动有深刻亲身体验的王蒙来说,这部小说就是他书写在新疆经历“文革”体验的一个集大成之作。当问及该作品为何四十年迟迟未曾出版时,王蒙笑答:“读完了,你就找到了答案。” 同时,为了将四十年前的作品《这边风景》更好地呈现给当代的读者,让读者感受跨越四十年的阅读体验,王蒙在保留四十年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还特别设计了“小说人语”的环节,穿插在每个章节之后。通过“小说人语”,王蒙用今时今日的立场去点评当时的创作与思考,展开了一场“79岁王蒙与39岁王蒙的对话”。 光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