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质城建诠释生态内涵 |
——市建设局创新思路助推全市绿色发展纪实 |
|
□本报记者 孙晓芳 赵欣波
在前不久发布的《2013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中,潍坊在测评的100个城市中位列第十。这其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打造高品质城市建筑的作用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推进城建领域的升级换档,才能更加符合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要求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近几年一直积极探索实践,以节能为切入点,指导改善建筑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获得了绿色城建的蓬勃发展,建设领域的“绿化度”对城市绿色发展指数的贡献率不断增大。 生态意识在建筑领域生根发芽 “这是一个城市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生态城市,随处可见的植物与一座座有序的建筑巧妙搭配,相映成趣。”这份赞美,是美国资深建筑设计师杰斐利·赫勒造访潍坊时所说。 正如这位绿色建筑专家所言,越来越多的体现了节能环保精神的建筑在潍坊拔地而起,“倡导绿色建筑,打造低碳潍坊”不再仅仅是一种概念和口号,它已经成为潍坊城市建设领域的共识。许多潍坊本土建筑企业都认识到了提高建筑现代化水平、推动建筑实现绿色转型的迫切性。行业龙头企业昌大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紧跟行业的潮流,让我们的建筑产品给社会带来财富,节省全社会的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长久立足。” “建筑领域的生态建设,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市建设局局长李广东向我们表达了这样的发展理念。据了解,我市坚持以打造“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建筑为方向,严格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和公共建筑节能50%的标准,积极推进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狠抓“禁实”和墙材革新工作,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公共建筑节能、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等均取得了良好成绩。2012年,我市有18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列全省第一,其中有10个、100万平方米项目获得3000余万元的省级财政资金支持。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随着潍坊绿色建筑的深入推广,其影响力已经不仅局限于建筑领域的革新和进步,而是上升到了整座城市发展的高度。绿色建筑的蓬勃兴起,提高了潍坊的经济增长绿化度和资源环境承载潜力,为潍坊的生态建设、绿色发展作出了贡献。 绿色建筑何以提高绿色发展指数?首先要得益于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社会效益,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生态效益。特别是太阳能光热建筑在我市得到了强力推广,全市县城以上新、改、扩建的住宅建筑,集中供热水的公共建筑,具备安装条件的公共建筑,被强制要求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截至目前,全市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已累计达到140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取暖应用面积550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烟尘排放887吨。 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于低碳社区建设是我市绿色建筑的一大特点。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创建了“6+X”低碳社区建设模式,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墙体保温材料与节能门窗、供热分户计量装置、节能照明产品、地源热泵新技术和绿化率达到35%以上列为6类必选项目,要求低碳社区必须采用,另还列有8类自选项目可任选一项。截至目前,全市共立项低碳社区4批、91个,共计1112万平方米。据测算,低碳社区冬季采暖运行成本为每平方米15元左右,每百万平方米低碳社区在新建居住建筑节能65%标准的基础上,每年可再节约运行费用1129万元,节省标准煤600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8万吨、二氧化硫120吨,减少烟尘排放60吨,节能率达到38%。 绿色引领城市建设未来 随着绿色建筑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潍坊不断增加着新的“绿色印记”。 今年5月,我市被确定为第一批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城市。潍坊将站在国际的视角重新审视自身,探索一条符合潍坊实际、融合国际先进理念的现代化低碳生态城市之路。其中,绿色建筑必将占据重要的分量。 今年7月,省财政厅、省建设厅联合下达的2013年省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奖励资金预算指标中,我市共获得首批奖励资金755万元,项目数量及奖励资金总额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1.3%、27.4%,均居全省第一,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市在绿色城建、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突出成绩。 无论是具备国际视野的建筑专家,还是潍坊普通老百姓,都将切实体会到绿色城建在这座城市的精彩演绎:火车站南广场项目片区建筑,拟打造绿色低碳建筑集中连片示范区,预计将实现既有建筑节能65%以上的目标;滨海区特色生态小镇项目,广泛应用新技术和节能建筑材料,民用建筑节能将达65%以上,公共建筑节能50%以上…… 这些我市规划建设的低碳生态试点项目,将很快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建筑模板。一座座建筑在扮靓城市的同时,也不断诠释着潍坊绿色发展的时代内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