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科学实施“1342”工程 |
倾力打造“慈善高新”特色品牌 |
|
|
近年来,高新区慈善总会始终秉持“公信促发展,创新强实力”的发展理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以汇聚慈善资源为着力点,以提升救助实效为目标,科学组织实施“1342”工程,倾力打造“慈善高新”特色品牌,为建设幸福高新区、促进民生民本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秉持“一个宗旨” 明确慈善工作导向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社会救助的重要手段。高新区坚持把慈善事业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来抓,紧紧围绕建设“社会和谐、群众满意的幸福高新”工作中心,牢固树立“慈心为民、善举济世”的办会宗旨,明确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工作导向,以加强公信力建设为核心,不断创新慈善救助手段,整合各类救助资源,科学组织实施救助项目,惠及更多困难群众,推进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实现“三方联动” 增强慈善工作凝聚力 坚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法律规范、政策引导、社会参与、慈善组织实施”的总原则,不断健全规范、高效、科学的慈善组织网络,鼓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救助活动,形成了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政府推动。将慈善工作摆在普惠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不断加强慈善机构建设,为发展慈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早在2010年8月就成立了区慈善总会,设立慈善总会办公室,募集创始资金1105.5万元,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确保了慈善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又积极稳妥地推进慈善组织向基层延伸,在全区4个街道和17个社区分别建成了慈善分会、慈善工作站,在每个居民小区、村(居)又全部配备慈善联络员,目前在全区范围内已全面构建起一个上下有序、运转高效、工作有力的四级互联慈善组织体系。 社会联动。注重宣传引导,将慈善工作由政府主导向企业和社会广泛参与推进,辖区企业、社会组织都能够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踊跃参与慈善捐助活动。目前,已建立起“海王医药企业基金”、“高新城投慈善救助专项基金”、“盛宏慈善基金”等6大慈善专项基金,总计6250万元。每年的“慈心一日捐”活动都得到企事业单位及群众积极响应,接受各类社会捐赠款物年年创新高,今年达到115万元。 个人互动。“人人可慈善”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全民慈善意识明显增强,广大群众积极踊跃参与慈善活动,自愿捐赠善款、衣物、书籍,争当慈善义工,“扶危济困、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已然形成。 强化“四个抓手” 提升慈善社会公信力 慈善事业能否得到长远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取决于慈善组织是否有公信力。始终坚持将制度、队伍、宣传、品牌建设作为慈善事业的基础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工作来抓,着力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度上下功夫,以实际行动服务于民、惠及于民、取信于民。 狠抓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各级慈善组织软环境建设,健全各基层组织的运行管理、监督反馈和激励倡导机制,特别是建立起公开规范的款物募集管理、困难对象核查、救助科学实施和定期公开公示制度,不断提升劝募能力、项目运作和资金运作能力,努力提高善款管理使用的透明度,确保慈善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 严抓队伍培训。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积极开展慈善工作业务培训,每年组织2次以上慈善工作人员、慈善联络员、慈善义工等开展业务能力培训。积极组织发展慈善志愿者队伍,吸收和发展更多人士参与慈善事业,逐步形成一支人员相对稳定、具有奉献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慈善志愿者队伍,为慈善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强抓宣传教育。充分结合“5·12防灾减灾宣传日”、新生入学、“敬老爱老月”、“慈心一日捐”等时间节点和重要活动,精心制定宣传计划,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慈善事业,提高全民慈善意识,使慈善活动成为一种社会习惯。 重抓救助实效。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科学创新慈善救助项目,努力构建慈善救助品牌。近年来,连续组织实施的“情暖万家”、“朝阳助学”、“夕阳扶老”、“爱心助残”、“康复助医”等五大救助工程累计救助2000余人,发放款物超300万元。 完善“两个结合” 助推慈善事业长效发展 创新完善社会捐助工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在持续抓好传统救助项目基础上,科学设计慈善募集与救助模式,促进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方面,坚持定期捐助与经常性捐助相结合。在“慈心一日捐”基础上,建立完善了覆盖全区的四级经常性社会捐助服务网络,向社会公布各地接受捐助点的地址、电话和捐助流程,街道分会、社区工作站、慈善超市均可接受社会各界捐助,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就近捐助。同时,广泛开展项目募捐、物资募捐等捐助活动,探索捐赠技术、捐赠服务等新型捐赠方式,打造富有开发区特色的慈善募捐方式。 另一方面,坚持专项救助与长效救助相结合。在定期救助、临时救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慈善救助长效机制。建立起“健残一体化教育”,对残疾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进行全程跟踪资助,帮扶他们走上社会;设立“歌尔教育专项基金”,用于改善辖区教育教学设施,助力辖区教育教学长效发展。 陈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