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广军
将自有用地用于自住型商品住房的开发建设,或者将尚未进入销售环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转化为自住型商品住房建设项目。这对于供给空间越发有限的北京地区而言,有进一步提升土地流转的可能。 最近,北京出台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设的7条意见。《意见》明确表示今年内推出2万套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在价格方面原则上按照比同地段、同品质的商品住房价格低30%左右的水平确定。世联地产分析人士指,在短期内供需不平衡的局面难以打破的情况下,北京房地产调控的新举措,意在通过低于市场价格30%左右的2万套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的入市,能够迅速拉低整体销售均价,使得房价较去年呈现出平稳上升的局面。此外,低价自住型商品住房的入市将有助于缓解购房者对房价上涨的预期。 今年以来,一二线核心城市房价急剧上涨,引来了舆论的高度关注。虽然北京是全国执行限购限贷政策最严格的城市,也是唯一严格执行年初颁布的“国五条”中对二手房交易征收20%所得税这一条款的城市。但从9月统计局公布的70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来看,北上广深房价同比涨幅均超过20%,其中北京以20.6%的涨幅领涨全国,远远超过年初制定的房价调控目标。从本轮周期来看,一二线城市房价仍继续领涨,但政府并没有像过往那样出台全国性的政策全面打压房地产市场,相反是各个城市根据具体情况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比如此前的“深八条”和此次的“京七条”。 世联地产人士就指出,以往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是围绕“促供给,抑需求”两个方面展开。而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往往积极地抑制需求而淡化促供应。此次“京七条”的创新亮点在于走出了过往只抑制需求的窠臼,反而是通过增加供应来保持北京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目前的房地产调控,广东房协最新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就给出建议,一是改变“轻改革、重调控”的思路,尽快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其次坚持“有保有压”,坚定不移地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制定合理的个人按揭贷款发放计划和利率优惠,充分保护首次置业需求;第三,准确把握市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住房供应计划,避免住宅超规模发展,减少市场波动;第四,减少对土地财政依赖,因地制宜,鼓励多产业共同发展。建议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按财产税的原则实行对所有房产不区分套数,一视同仁,对拥有房产的人群普遍征收,逐步建立地方政府相对稳定的财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