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晋铭
当前,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社会之痛。污染给自然生态、公民身心健康带来的诸多危害,使得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焦虑感、危机感正日益加重。加强环境治理,呵护碧水蓝天,打造绿色健康宜居家园,是每一个公民的心愿。环境治理固然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但公民也不能置身事外作“壁上观”。 环境污染问题可以说由来已久、尾大不掉。随着各行各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现代生活步伐的加快,这一问题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化、区域广、高危害等特点。像汽车尾气、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交通运输噪声和震动、生活餐饮垃圾、医药垃圾、果蔬有毒农药残留等,都是普通百姓身边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并广受其害的污染现象。还有来自建筑和装饰行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化学污染,电磁波通讯设备所产生的微波和其他电磁波放射性污染等,也都有形或无形地成为公民的健康杀手。近年来,尽管政府部门对上述环境污染现象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同时,公民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正自觉加入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不少人对这一现象持消极冷漠的态度,若无其事作“壁上观”。有的面对污染习以为常、麻木不仁;有的虽然也会发牢骚、表愤慨,但却止于空谈,只说不做;有的则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为了一己私利,偷偷摸摸甚至明目张胆地制造空气、水资源、土壤、饮食等方面的各种污染现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毒化了人类生存空间,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公民生存在一个共同的大环境里,如果对环境污染和治理作“壁上观”,每个人都难以独善其身。惟有人人树立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敢于对污染说“不”,大胆监督、揭发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环境污染现象,并身体力行,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自觉维护健康有序、绿色生态的公共环境,才能凝聚正能量,真正形成环境治理的社会大气候,齐心协力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