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多了 群众问题少了 |
梨园街道推进矛盾化解传递“正能量” |
|
|
“自从街道科学选派社区‘第一书记’以来,实施‘书记抓、抓书记、全面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群众都比较满意,原先的‘上访社区’变成了和谐社区。”奎文区梨园街道九龙山社区“第一书记”高海涛对记者说。九龙山社区是梨园街道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群众工作模式的一个典型实例。 梨园街道通过理顺体制,搭建平台,以抓铁有痕的力度推进矛盾化解,最大限度的传递社会正能量,实现了社会的维稳和矛盾的有效化解。街道干部普遍反映,“社会和谐多了,群众的问题少了,群众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构建了“社区—网格—楼栋(单元)”的三级管理服务体系,网格工作人员每天至少2小时在网格内走访巡访,对网格内收集的群众诉求、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问题及时处置。2013年以来,共收集各类社会矛盾和不稳定信息260多条,90%的矛盾问题在网格内得到及时化解。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社区网格管理平台和社区警务一体化四个平台,实行街道社区“一体办公、资源共享”,建成了集便民服务、矛盾调解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阵地,有效的对120多起矛盾纠纷进行了及时化解。着手实施了社会治安巡控工程、矛盾化解攻坚工程、安全社区创建工程、法制宣传教育工程、特殊人群关爱五大工程,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安装电子监控探头900余个,开展群众约谈活动21次,办理志愿兵公益性岗位4个,举办法制讲座11次,开展法律服务宣传12次。 主动约访,全面排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打造400平方米的群众工作中心,搭建社会矛盾调处和社会救助服务“两大平台”,健全完善群众约谈“一个机制”,创新实施“2+1”的社会矛盾调处模式,打造“我在群众身边,群众在我心中”服务品牌。街道科级干部和各社区书记、主任轮流在调处中心做专职调解员,实打实与诉求群众对话交流,对领导干部公开接访的日程和流程全面公开,并开通诉求服务热线。开展无缝隙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每月召开两次由社区、派出所、相关企业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联席会议,分门别类列出清单,形成分析研判报告。 明确责任,重点突破,用心用力解决疑难积案。每月11日,根据前期掌控的矛盾纠纷和信息研判,街道党工委、社区两级书记集中“面对面约访群众”,变被动接访为主动约访。区委分管书记,尤其是包靠街道的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亲自挂帅,亲自约谈,经常对重点人员面对面约谈到深夜。此外,街道紧密结合“包居联万户”、“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等活动,实施“全员干部下社区”,建立起领导蹲点联户、科室包靠联户、干部结对联户的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信访户、因难户、特殊诉求户等为重点联户对象,建立“一户一册一干部”民情档案,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在家门口。 记者赵欣波 通讯员张文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