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美,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翻看历史,千余年来,拥有一座带有亭台水榭的精致园林,似乎是历代文人雅士的梦想,至今仍旧绵延。在少有私家园林的北方,因“十块笏板大小”而得名的十笏园在高楼林立的繁华商街之间,悄悄地进行了长达6年的维修重建,现在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如今的十笏园是怎样一幅面貌,记者带您走进十笏园,重新拾取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珍宝。 在去年的电视荧屏里,潍坊人在连续剧《大掌门》里看到了眼熟的假山、回廊、曲桥和院落,“这不是十笏园吗?”这已经不是十笏园第一次出现在电视剧里,86版《西游记》中的高老庄也是在十笏园中取景。去年开机的电视剧《红高粱》的部分场景也在十笏园内拍摄,很快,潍坊人将从更多的渠道,看到十笏园千姿百态的身影。 耗时六年的修复工程 十笏园始建于明代,其中核心建筑砚香楼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后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在砚香楼的基础上建了整座园林,所以以前也称“丁家花园”。 潍县解放初期,新成立的潍坊市委就在此办公,文化大革命时期毁掉一些假山亭台,后来改建成“昌潍商业学校”,即后来的“潍坊商校”。期间十笏园曾经进行过一些局部的小修小补,十笏园建立百年多来,一直没有得到过系统修缮,2003年,根据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方向,市委、市政府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高度重视,拨专款对潍坊十笏园进行大规模修缮。 2003年初,十笏园修缮第一期工程开工。该工程由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市文广新局支持督办。第一步工作,是对十笏园进行确权,原来占用十笏园园区东部建筑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限期内全部搬离,将原来十笏园区内的关侯庙、孔融祠重新挖掘修复,加入园区。第二步,便是对十笏园古建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勘察和摸底,基本弄清了每所房子的损毁程度、部位以及建筑的原有功能和原貌。 一期工程于2006年完成,二期从2012年8月到2013年底结束。目前,已经进入陈列布展阶段。据介绍,共计完成了80个单体,180余间房屋的修复,其中新增房屋17间;维修面积近6000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耗资1300万元。至此,在上百位专业古建筑维修人员的努力下,十笏园累计长达6年的百年大修已进入扫尾阶段,大修后十笏园由2800平方米扩至10400平方米。房屋数量得以增多,房屋寿命也得以延长。 修旧如旧 建新如旧 为了使这座承载着潍坊历史的北方名园重新焕发生机,修复工作组挖掘过去,将“修旧如旧,重现历史”的原则贯彻工程始终。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例如木梁、椽条腐烂,瓦片破损、脱落,墙体出现裂缝等问题,所以本次修缮内容也空前多样,包括土建维修、油漆工艺、石料加工工艺,维修人员近百人。据十笏园博物馆副馆长王云鹏介绍,工作组曾经多次派人寻访熟悉十笏园的老人和专家,“原来的树长什么样,石头怎么摆,都找他们探讨过,尽量恢复原貌。”王云鹏说。 除了外观修复外,十笏园的基本功能也进行了全面恢复,例如排水系统,原本这处房子的地下排水管道全堵住,施工时全部疏通恢复,之前被单位和个人占用的房间的现代水泥砖,也被重新设计,铺设了富有时代特色和建筑风格的石砖。此次维修,发现了17处墙体根基,根据它们复建了17间新房屋,这些都将作为景区的新元素呈现给市民。 关侯庙与孔融祠对外开放 在十笏园西侧,记者进入了潍坊市中心城区唯一一座保留时代最久远、最完整的古建筑——关侯庙,据悉,关侯庙为宋代所建,1329年、1676年重修。庙堂建于青石砌成的高台之上,原有关羽、周仓、关平像,后毁。大殿前院左右两侧原有东西厢房各3间。与关侯庙毗邻的是孔融祠,孔融最为我们所知的是“孔融让梨”的典故。历史上的孔融曾任北海(今潍城西南)相,设庠序,举贡士,表显儒。后人为纪念孔融,故设祠。孔融祠始建于宋代,清康熙年间迁移重建于关侯庙附近。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关侯庙一直没有对外开放。据十笏园博物馆副馆长王云鹏介绍,原来的关侯庙是北方常见的祭祀庙宇建筑,可惜的是钟楼、鼓楼都没能保存下来,此次整修根据原来留下的地基,根据综合历史记载和对北方传统制式的考证,重新恢复建设了钟楼和鼓楼,并对整座关侯庙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复原。在修缮中还出土了一块《关侯庙碑》,记载了当年修缮时当地集资的乡绅姓名,这块碑如今置放于院落中。 新发现:丁家的金库、地暖和地窖 这次大修工程不仅延长园区寿命,还有前所未有的新发现。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账房内部的地下金库。记者看到,金库的入口在账房内部小室的地面,入口非常狭窄,只能容一人出入,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现在金库的入口被玻璃门拦住,游客只能从外面看到金库的入口。据工作人员介绍,地下金库宽约1米,长约3米,高只有1米左右,成人在其中无法直腰。 除了金库外,这次修缮清理中,工作人员还发现了多处古人冬天时的“地暖”,据王云鹏介绍,地暖为清末富庶人家取暖的设施,“一般是在地面下挖火道、设灶炕,室内则用砖砌有火炕并与火道相连,有很好的取暖效果。”园内大部分火道、灶炕都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保持了原来面貌,对外开放供游人们参观。在主体花园的假山附近,工作人员还带领记者参观了古代的地窖,这也是当时的富裕人家在夏天储存蔬菜鲜果的地方。 “峻岭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康有为的《十笏园留题》生动展示了十笏园的美景,言语至此,即便不能置身园中,人们似乎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少有的玲珑雅致。无论皇族王室之园,还是名公巨卿之庭,都以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情趣令人回味,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百年十笏园作为潍坊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仅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新绿浸润它,还要用更细的匠心保护它、恢复它、完善它。 记者陈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