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解密·专题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 闻

第02版
要 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刘正宗官场沉浮
貌古髓新聆清音
一斤魔芋十只鸡
昌乐行政服务大厅环保局窗口严把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关
2014年03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正宗官场沉浮
  “御墨楼” (资料图片)



  清朝初年,潍坊人刘正宗入仕清廷,十五年时间内,从青云直上、位极人臣,到一朝失宠、众谤交集,最后含恨辞世,历尽官场沉浮。十五年一场官场悲喜剧,结果令人不禁扼腕感叹。
  刘正宗其人
  刘正宗(1594年—1661年),字可宗,号宪石,清顺治帝赐号中轩,原籍安丘东北乡安泰里(今坊子区黄旗堡街道东安泰村)。他少年时就聪敏好学,与其长兄刘正衡、仲兄刘正鉴互为师友,苦读经史子集。他们的学风文采大为乡里儒学界所赞扬,誉称为北海刘氏“三珠树”。
  刘正宗明崇祯元年三月登进士第,四月授真定府推官。后累升至礼部会试副主考官。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刘正宗奉皇帝使命到青州册封衡王,并顺便回乡探亲。在家期间恰值闯王李自成攻进北京,为了暂避战乱,刘正宗同胞兄刘正衡,堂叔弟刘正学于次年四月携眷南下,僦居在金陵三山街。第二年五月清兵过江攻破金陵,刘正衡、刘正学南逃广东,刘正宗从金陵携眷北归隐居故乡。
入仕清廷 青云直上
  清兵进关后,赶走闯王李自成,定都北京。当时的满清皇族不熟悉汉族的语言、文字、礼仪,统治关内有困难,于是便大力启用明朝旧官吏料理朝政,并以应诏仕清者为归顺,不应诏者为叛逆。
  刘正宗在故乡屡次接到清廷诏书,迫于当时形势,顺治三年(1646年)应诏到北京,补为内翰林国史院编修,任礼部会试副主考官,此后连续进爵,同年十月吏部尚书缺员,顺治皇帝示谕:“正宗清正耿介,堪胜此任,加太子太保,管吏部尚书。”从此,刘正宗特进一级,到吏部代行吏部尚书职务。
  刘正宗由于受到清朝皇帝的宠幸,心甘情愿报答皇恩。他进吏部任职后,廉洁勤政,不以脂膏自润,一心革除吏部的弊端,对人处事毫无顾忌,吏部各司的种种恶习虽有改变,但因触动了一些当权者的利益,惹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暗地里串连监察官员,在刘正宗身上寻找事端。顺治十二年五月刘正宗升为秘书院大学士。次年,刘正宗一品考绩期满,晋升少傅兼太子太傅诰授光禄大夫。顺治十五年,清廷典制改院为阁,刘正宗以少傅兼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兼管吏部尚书事,并参与朝廷机要事宜。顺治十六年,清廷特设会试,以刘正宗任大总裁。这时的刘正宗身兼要职,官阶地位已登峰造极,权势显赫,地位荣耀,真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由“帝眷特隆”到“一朝失宠”
  顺治十四年,刘正衡病故,刘正宗携带御赐治丧费回家为其治丧。期间,巡抚、藩王以下皆有祭奠,馈赠赙仪的大小文武官员达百余人。到第二年四月丧事完毕刘正宗方才回京。
  刘正宗在家期间,一些亲友都劝他要认清形势急流勇退。潍县贡生杨青藜专程来安丘拜谒。因相府守门者始终不给通报,而没见到刘正宗。为了知己诗友的前途和命运,他只好写了长篇书信奉劝刘正宗。劝刘正宗要果断丢弃相印,不能因为“帝眷方殷”而犹豫不决,如果皇帝一旦厌恶,那时想退也不可能了。
  刘正宗虽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同时也历尽了宦海风波。因此看过书信深受启发,曾表示请求归休。可是回京后不久就改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事。他见当时“帝眷特隆”正处在继续重用提拔的时候,总没敢向皇帝请求归休。
  顺治末期,朝内宗派互相争斗。有些人对刘正宗的高官厚禄羡慕嫉妒恨。虽然表面上不敢轻举妄动,但却在暗地里搜寻刘正宗的把柄,好见机行事。而刘正宗在公务之暇不喜交往,回到官邸常常焚香静穆独坐,不然就阅读经史,或临池书法,或吟咏诗词。对这些人的行动虽有所察觉,可是他有恃无恐,全没放在心上。因为他从仕清以来青云直上,达到了如此权贵地位,况且又受到当朝皇帝的青睐,因此,难免表现傲上慢下,自高自大,对朝廷政见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到后来不但与朝臣不和,连顺治皇帝对他也逐渐疏远起来。
  顺治皇帝晚年爱好佛学,几次询问刘正宗关于佛学的事,刘正宗总是说:“臣自幼不读其书,不知其说。”而且仿效唐朝韩愈上“佛骨表”谏阻唐宪宗迎佛骨的故事,上疏劝谏。顺治皇帝很不高兴。
  顺治十六年(1659年)冬,皇帝以刘正宗器量狭窄,终日忙于诗文,朝廷议事往往自以为是,降旨严厉批评他,这时刘正宗才觉得皇帝对自己已不信任了。便于顺治十七年春,上疏要求致仕回家休养,可是正应了杨青藜的话,没得到皇帝的许可。
  “一朝失宠,众谤交集”。刘正宗的反对派见时机已到,与监察官员密谋策划弹劾他。左都御史魏裔介首先上疏发难:“正宗自陈奏内,不叙上谕切责,无人臣礼。李昌祚叛变有名,票拟内升。先后荐董国祥、梁羽明,今皆事败,被劾不自检举,欺君之罪何辞?正宗与张缙彦为友,缙彦序正宗诗曰‘将明之才’,诡谲尤不可解。蠧国乱政,其事非一端,请干断以杜火萌。”御史季振宜也相继上疏,告发董国祥、刘正学勾结刘正宗贪脏受贿牟取私利等事。
  顺治皇帝看过奏疏后,先把刘正宗调置在铨部(铨选人才的机构),接着召集众文武官员参加,亲自主审。首先宣读了弹劾他的奏疏,目的让刘正宗承认错误,当众谢罪,使事情和解下来。可是刘正宗听后觉得非常冤枉,暴跳如雷,认为是诽谤诬告。他理直气壮地争辩说:“李昌祚为叛党,裔介身为法司,何不早行纠参?例凡荐举之官,在本任不职,追坐举主。国祥、羽明皆升任后得罪。缙彦序臣诗有曰‘将明之才’,臣诗稿见存,缙彦序未见词语。”
  刘正宗当众这一声色俱厉、义正词严的态度,使顺治皇帝下不了台,他冷笑一声,对左右朝臣们说:“天下事,有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者,信然。”遂愤愤地宣布罢免刘正宗的一切官职,将他转置于法司,并命诸王大臣九卿科道共同查讯刘正宗的案情。同时也斥责魏裔介、季振宜不及早纠参,撤销了他们的官职,等候对质。
  刘正宗《逋斋诗集》序中确有“将明之才”四字,但诗序的作者张缙彦不过借故事奉承刘正宗。诗序作成刘正宗也未曾浏览,但在清初大兴文字狱的时候,寥寥四字竟成了致相国为死囚的重要罪证。
  顺治十七年四月,诸王大臣经勘讯后共同上奏章,大意说:魏裔介、季振宜所弹劾刘正宗的罪行,经调查考讯属实者十一条……关于张缙彦为刘正宗所作诗序中确有“将明之才”等语,张缙彦夸刘正宗之才可以将助前明,而刘正宗则欣然接受不加驳斥,以此推想刘正宗与张缙彦预谋反清复明理所当然。按律应判处绞刑……此时,被失恋和天花折腾的心慌意乱的顺治皇帝听罢厉声斥责,说:“正宗性质暴戾,器量褊浅,持论偏私,处事执谬。惟事沽名好胜,罔顾大体,不许回籍。”——全不顾了当初的友好,真的伴君如伴虎啊。
含愤而死
  刘正宗堂堂一代相国一旦沦为罪人,他又羞辱又气愤,懊悔没听杨青藜等亲友们的劝告,才落得如此可悲下场。在法司期间,顺治皇帝身患重病还曾数次派使者去问候刘正宗,表示对他并没有忘怀,追念旧好。可是时隔不久就传来顺治皇帝病死的消息,刘正宗遂长叹一声,从此一病不起。
  康熙即位,议政王根据刘正宗的罪状,认为其死罪先帝虽予以赦免,但活罪当严惩不贷,可是又怜其年纪衰老,便宽恕了他。
  刘正宗被罢官后,家产荡然无存。刘正宗眼见大厦倾倒瓦石难全,亲朋好友被杀的杀,关的关,幸存者四散奔逃,谁也不敢循理为自己申冤昭雪。他在极端愤懑下,于顺治皇帝病死的同年12月20日含恨辞世,时年67岁。因朝廷不许回籍,丧事草草,寄厝于北京西直门外。
  刘正宗病死后,又历经75年,乾隆登基,昭雪清朝初年错案。认为刘正宗仕清以来清正耿介,政绩卓著,他之所以被罢官削籍是因为当时朝廷内派系斗争激烈而被陷害,实无反叛罪行,他还是世祖皇帝多年的宠臣和诗友。因此于乾隆二年正月特降旨定刘正宗为世祖章皇帝祀庙的配享。同年二月又降诏追复刘正宗原官,诰授光禄大夫少傅大学士;其长辈与妻室均恢复原封赠;其子刘忞之、刘承申及侄俱荫官监;其孙刘际平恢复原籍。
  刘正宗虽得到追复原官,并复封荫,但安丘城里那雄伟高大顶脊安门大书“相府”已破败,旧时相国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王明志撰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