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孙克义)受高空槽、低涡切变线以及地面气旋共同影响,从5月10日下午开始,我市自西向东迎来降雨。市水文局雨情信息显示,截止到11日下午4时,全市平均雨量为33.8毫米,高密市、滨海区和峡山区三地平均雨量超过40毫米,其中高密市达到63.3毫米。 为有效缓解旱情,从10日下午5时起,我市抓住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先后组织临朐、青州、安丘、诸城、高密、寿光、昌邑、寒亭、昌乐等9县市区开展了多轮次高炮、火箭和地面燃烧炉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增雨炮弹1053发、火箭弹10枚,燃烧焰条6根,人工增雨效果明显。据统计,今年我市干旱面积达到200多万亩,旱情十分严重,受此影响全市小麦生理期普遍提前十天左右。此次降雨在有效缓解了旱情的同时,也为保障全市小麦生长、改善土壤墒情、净化空气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技专家提醒,当前小麦正处在灌浆期,雨后应做好“一喷三防”工作,确保将病虫害发生降到最低水平。 图①:5月11日,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南房村一农民冒雨查看小麦长势。 图②:5月11日,市民在雨中骑行。 图③:5月10日晚,工作人员在临朐作业点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记 者王晓光 通讯员王继林 徐太安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