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
——潍城区南关街道西市场社区为居民服好务纪实 |
|
编者按 潍城区南关街道西市场社区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围绕“把百姓住的地方管好,把百姓想办的事办好,把百姓的难事解决好”,积极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方式,走出了一条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路子。“三好”的标准看起来并不高,但做到“三好”却不易。
□本报记者 孙克义 “修好路灯,老人孩子晚上出来活动就安全啦。”5月8日,家住潍城区南关街道西市场社区双合小区的杜在华告诉记者。“五一”前夕,西市场社区进行党员大走访,杜在华提出了小区部分路灯不亮的问题,5月7日一早,工人师傅就来修路灯,当晚就修好了。“在我们社区,不管大小事只要提出来,就能得到解决。”67岁的杜在华一脸的满足和幸福。 据悉,在这次走访中,居民们还提出更换雨水漏斗、更换楼道窗户、疏通化粪池、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等建议,社区居委会都一一建立台账,进行了认真梳理分解落实,力求能解决的立刻解决,需上级部门协调的及时汇报。 “群众工作无小事,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在潍城区南关街道西市场社区居委会服务大厅,这句红色标语格外醒目。社区党委书记朱庆利告诉记者,这既是居委会对居民的承诺,更是居委会工作的目标。近年来,社区围绕“把百姓住的地方管好、把百姓想办的事办好、把百姓的难事解决好”,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积极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形成了共建共享合力。 地处商业繁华地段的西市场社区所辖4个居民小区中有3个是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存在设施残缺不全,无消防栓、无封闭大门,卫生脏乱差、治安混乱等问题。“我们抓住市里对有条件的小区提升改造的机会,到居民家中调查摸底、征求意见,紧紧依靠群众组建业主委员会。”朱庆利告诉记者,业主委员会成立后,立即对社区环境进行集中彻底改造整治,并在市区两级的帮助下对小区进行了管网维修、强电弱电入地、旧楼粉刷、路灯更新等提升改造;针对小区管理开放、人员随意进出、治安隐患大的现状,积极顺应群众意愿,通过设栅栏、安街门、设岗亭等方式,对达到条件的3个老旧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根据居民提出的小区监控问题,组织队伍安装配备了83个高清摄像头,实现了全天候、无缝隙监控覆盖。
“改造之后必须要跟上管理,否则就会反弹。”朱庆利说。由于这种老旧小区大的物业公司无法进驻,居委会成立物业公司条件又不成熟,“于是根据居民自治的原则,我们探索实行了‘社区居委会管理-物业管理办公室实施-业主委员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为了节省资金及便于管理,物业管理模式中,除了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是从社会上聘请有物业管理资质或有物业管理经验的人担任,其余人员全部从本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或困难群众中聘请,形成了“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人监督”的长效管理机制。居民只需每月缴纳10元卫生费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物业服务,取得了居委会省心、居民放心、社区居民充分就业的实效。目前已安排35名下岗职工、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在社区有偿服务。 在管理过程中,西市场社区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唯一评判标准,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定期召开“两委”会议、党员大会、居民代表会议及社区事务大会,共同商讨社区大小事务,最终形成决议并公开,居民代表和业主委员会负责对决议的实施进行监督并及时公开实施结果。朱庆利告诉记者,前几年,为了缓解社区资金紧张的压力,他曾提议把小区防火通道出租,他的提议在两委会和党员会上通过,但在居民代表会上遭到了反对。“遭到反对后,我也意识到防火更重要,就打消了出租的念头。”朱庆利坦诚地说,提议被否决后不但没影响到自己形象,反而得到了居民更真心的拥护。 近年来,西市场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兜底保障功能,下大气力帮助居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社区先后规范提升了养老会所和“四点半学校”,打造了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组建了调解委员会,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群众信任,也赢得了组织肯定。西市场社区连续8年未发生一起因纠纷调处不得当、不及时酿成的民转刑案件,未发生一起因工作不到位产生的越级上访事件,未发生一起因管理不到位引起的安全责任事故。先后获得“全国商业示范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安全减灾示范社区”、“全省法治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 “如今,谁来都说俺小区好,干净、安全,看着舒心,住着舒坦,整个小区就像一家人一样温馨和谐。”杜在华的这句话或许道出了西市场社区居民的心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