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群众之“怨” 解群众之“结” |
群众“所盼”成昌乐党委政府“所为”指向标 |
|
|
本报讯 (记者孙克义 通讯员丁九振)今年以来,昌乐县以镇(街、区)干部下沉到社区、县直部门干部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回家帮扶”、县直部门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为总抓手,让基层干部融入到群众中去,接地气、察民情、解民愁,实现了“大综治”,社会秩序长治久安。 集中走访,访群众之“盼”。该县以便民、不扰民为原则,打破常规,对外出工作白天无暇在家的青壮年户,利用晚饭时间进行“夜访”;对经常不在家、长期在岗位上工作的户,实行“岗访”;对外出务工人员,多次上门见不上面的,通过了解左邻右舍,采集信息,实行“约访”。到目前,全县基层干部共走访自然村和小区976个,走访16.68万户,走访群众39.3万人次,征集各类群众建议2467件。对这些建议,全部纳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须整改内容,将群众“所盼”全部纳入到了党委政府“所为”的“笼子”。 集中排查,查群众之“怨”。该县着力打造了“四个一”搜集群众诉求渠道。“一线”,由县府办牵头,进一步完善县长热线管理等制度,加大了公开处理力度,方便了群众“急事急办”;“一网”,由县纪委牵头,设立民生网,方便了群众对诉求的在线反映流程和处理结果查询;“一平台”,由县委政法委牵头,设立综治信息化处理平台,推行综治网格化模式,让群众不出门就能了解到诉求的流转过程和处理结果;“一贴吧”,由县委宣传部负责在百度贴吧中甄选群众发帖,凡是涉及群众诉求的,逐一分流落实。前五个月共受理群众各类诉求1600多件,均得到有效处理。 集中化解,解群众之“结”。重点矛盾纠纷就是群众心中的“结”,该县把“一厅、一室、一中心、五行调”建设作为打开这个结的“金钥匙”。“一厅”,在每个社区设立群众接待大厅,镇街区领导干部集中受理、处置重点矛盾不纠纷;“一室”,在镇街区综治维稳中心设立恳谈室,利用基层政法单位和经验丰富的镇街领导干部组成恳谈团队,集中号脉会诊,对症施方,化解矛盾;“一中心”,从县直有关部门抽掉骨干人员组成县矛盾调处中心工作团队,集中受理群众到县反映的诉求;“五行调”,成立司法、人社、卫生、公安、工商五大行业调解组织,重点对本行业、本领域内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专业调处。今年以来,集中接待群众609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98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