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脉相传心相连 |
——鲁台经贸洽谈会二十年综述(下篇) |
|
□本报记者 侯江宏 赵欣波 “两岸一家亲,鲁台心连心”、“一脉承两岸,鲁台共发展”、“促进鲁台经贸发展,推动两岸合作共赢”……鲁台会期间,潍坊公路交通提示大屏幕上的宣传标语不断滚动,格外引人注目。节会的气氛,充盈在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享受着鲁台会带来的“福利”,望着热闹熙攘的鲁台会展中心,很多市民不禁思考:鲁台会到底给潍坊带来了什么?经贸合作成果固然宝贵,但作为一个长期举办的大型节会,它能带给一座城市最重要的是什么? 文化同根同源—— 潍坊人近距离感知台湾、品尝“台湾味道” 作为孔子诞生地,鲁台间的文化渊源更胜经济。鲁台会创办的初衷源于鲁台间人缘相亲、文缘相近,这又何尝不是两岸间往来的原始动力? 纵观鲁台交流各地,文化的基因、思维的火花、情感的碰撞,已经有了彼此的深深印记。根植于民众的文化交流,工商企业界的理念借鉴,政治领域的沟通互信,民间协会的你来我往,催促两岸一家亲的气氛日渐浓厚,两岸人民的感情空前紧密相连。鲁台会作为一个大型经贸文化交流平台,带给潍坊的已不仅仅局限于其促进鲁台经贸合作的基本功能,更大的意义在于理念的更新、思维的拓展、产业的融合、文化的交融。 8月30日晚,潍坊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台湾著名舞台剧《宝岛一村》在这里演出并大获成功。悠悠的“思乡曲”,亦悲亦喜地诉说着关于家乡的眷恋。这与鲁台会所倡导的一脉承两岸、鲁台共发展的理念异常切合。 潍坊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市,近年来,以文化为桥梁和纽带,先后创办了海峡两岸风筝文化、休闲观光农业、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鲁台青少年武术等具有潍坊特色、在两岸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对台交流活动,实现了文化交流品牌化发展;推动齐鲁台湾城获批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下设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和寿光高科技蔬菜产业示范园两个示范区,鲁台教育交流中心、科技合作中心、农业技术交流中心成功落户潍坊,在岛内建立了“潍坊民间创意文化馆”,潍坊文化在台湾岛内落地生根。第19届鲁台会在台湾举办期间,岛内媒体以“今天台湾的天空很潍坊”为题,对潍坊进行了大幅报道。 走在鲁台会展中心展区,热闹非凡的现场挤满了市民,琳琅满目的商品,特色鲜明的小吃,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令人炫目的高科技产品……足以让市民逛了又逛:以美容养生著称的台湾酵素、面膜、健康保健食品,饱含深情厚谊的凤梨酥、太阳饼、牛轧糖、高粱酒等台湾伴手礼,与大台南庙会文化观光美食协会着力打造的台湾小吃城,更是带来原汁原味的台湾夜市小吃蚵仔煎、大肠包小肠、百香果汁等,可让市民零距离“品味台湾”。
来自太阳的故乡——花莲的台湾原住民歌舞及最佳台客阵头、风靡东南亚的台湾本土特有文化--电音三太子,为山东省和潍坊市寻常百姓提供了一场台湾盛宴,在潍坊处处都能感受到“很台湾”。 展会在增进认知、厚植感情、传递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潍坊人近距离感知台湾,品尝“台湾味道”,对台湾的印象更加直观、感情更加深厚。同时,台湾同胞感受孔孟情怀。鲁台会在台湾备受青睐,也让台湾人感受了孔孟故里传统文化基因的魅力。 理念相融共发展—— 对发展理念上带来的深远影响远超经济利益 鲁台会不仅打开了潍坊对外开放的视野、创造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提升了潍坊的城市影响力,还给潍坊带来了发展理念的转变。无论是政府、民众还是工商业界,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改革发展,转变随处可见、显而易见,逐渐与世界同步。 台湾经济起步腾飞较早,受地域影响,从起步之初就以外向型和国际化为发展方向。鲁台会举办,最主要的为潍坊带来的就是发展理念的转变,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发展方面,直接拉动了潍坊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1984年的“香港咖啡厅”是一个“投石问路”之举,那么20世纪90年代初,首任潍坊市台协会会长徐忠彻到昌乐县“淘宝”时,提出的“蓝光计划”,则“一石激起千层浪”,带动了整个昌乐宝石产业的发展,也让“守着宝贝没钱花”的昌乐人掀起了一种思维的波澜。另外,昌乐的塑胶、织带、拉链制造等产业,也都是由台资企业带起的。 台资企业就像指挥棒,让一些怀抱财富梦想的潍坊人如愿以偿。鲁台会举办之初,奇安特、茂德皮革、中传拉链等一大批台资企业集中落户潍坊,这些潍坊人民耳熟能详的品牌,不仅为潍坊带来了先进的外向型生产经营模式、广阔的境外市场,而且带动了潍坊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大批中小型企业开始为台资企业做配套加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甚至庞大的产业集群。现在很多潍坊的一些知名企业就是从当时与台资企业合作挖得第一桶金,很多在台资企业打工的潍坊工人成为了企业老板,有的已经走出潍坊,投资美国等。 “引进来,走出去”。鲁台交流的相互性,同样体现在发展理念的相互影响上。特别是近年来,在鲁台会的不断带动和影响下,我市企业与台资企业在资金、技术、开拓市场等方面都有了深度广泛合作,我市的歌尔声学、共达电声、马耳山旅游、宋香园生态世界、美的亚集团等5家企业进入岛内投资,借助台湾跳板学习国际尖端技术、开拓世界市场,对我市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原本以为台湾的农业不如美国、日本,到了才发现,他们在高效、绿色、文化等方面的很多理念,很多做法,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真是大开眼界。”坊子玉泉洼合作社负责人说。该合作社主要经营以旅游观光采摘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项目。合作社负责人通过多次赴台交流参访,看到了台湾农业的现状,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合作社成功实现了从单一蔬菜种植向种植、加工、休闲观光的转变和提升。每逢周末,济南、青岛等地的学生都会慕名前来参观。 鲁台会引领潍坊发展理念的转变,还体现在自身的与时俱进上。而鲁台会的蜕变升级,离不开办会模式的创新思路。今年鲁台会,首次采用“以展带会、以会促展,以展会拉动贸易、以贸易促进投资”的办会模式,重点突出展览对市场培育和贸易、投资的拉动效应,力求达到举办一个展会、带起一个市场、拉动一个产业的良好办会效果。 伴随着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合作的热络,第20届鲁台会结合我省转型升级发展重点和鲁台合作重点,围绕两岸智慧城市与电子商务、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休闲健康、文化创意、节能环保、智能装备、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进行对接洽谈、参观考察、展览展示。特别是第20届鲁台会两岸科技创新成果展,参展单位147家,省内参展企业、高校院所96家,台湾企业、高校34家,集中展示了两岸在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医药、资源与环境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科技创新成果,签订达成合作协议意向10项,意向额1.2亿元,为两岸科教创新、交流共享搭建了一流平台。 鲁台会20年,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省级到国家级的重大提升和转变,成为两岸各界人士交流对话、凝聚共识的重要桥梁和政策发布、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深化扩大鲁台交流合作甚至是两岸交流合作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在20年的历史演进中,围绕在经贸交流之外的,是新理念的互换,新思路的传递,新文化的融合。从这个角度上说,鲁台会已成为引进外地区先进理念、技术和发展模式的一个有力窗口,对我省某些产业领域甚至普通民众开拓视野、拓宽思路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擦亮潍坊新品牌—— 鲁台会已经成为潍坊市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鲁台会在经贸和文化两端的双蝶飞舞,吸引了两岸各界的万众目光,共同绽放出潍坊更加绚丽多姿的城市影响力。 我市举办鲁台会始终坚持立足鲁台、服务两岸、面向全球,通过会议建立的合作关系,不仅遍布大陆、两岸,而且直接面向世界各个国家。作为潍坊市乃至山东省开展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鲁台会的影响力早已突破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而成为一种文化领域的现象。 “莫言家乡潍坊,滨海经济看俏”、“山东积极布局,吸引台商转移”、“潍坊打造知性旅游,来台抢客”……第19届鲁台会举办期间,岛内十几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在岛内树立了“莫言家乡·魅力潍坊”、沿海现代化城市、经济强市和文化大市、旅游名市的城市新形象。 通过鲁台会,每年都有几十家新闻媒体到潍坊采访报道,我市与台湾中时传媒集团、东森电视台、联合报等知名媒体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使山东潍坊、鲁台会的声音不断在台湾落地,鲁台会等已成为潍坊市在岛内的城市名片,潍坊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在鲁台会的带动影响下,每年来潍参访旅游台胞超过5万人次,极大地带动了商贸、购物、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可以说,鲁台会20年,对潍坊的贡献是巨大的、长远的、不容忽视的,而对潍坊未来的发展,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文化理念上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一笔宝贵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