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水域治理 标准化园区生产 规范化安全监管 |
诸城筑牢质量安全防线打造健康渔业 |
|
|
近年来,诸城市以生态渔业为主线,依托生态水网优势,规模推进淡水渔业标准化生产,筑牢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使本地常规鱼种成为百姓餐桌的家常菜。 诸城市投资20多亿元,陆续开展113座水库除险加固、21条主要河流生态综合治理,大幅增强水库河流拦蓄水能力,建成一批库河贯通、闸坝联体的人工湖,为生态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该市养殖水域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水源充沛,同时水政监察部门对重要水源地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常态化巡查监测,严查化工企业、养殖场等重点污染源,水质常年保持在三类以上标准,为渔业养殖提供了水质保证。 该市积极推行不投饵、不施肥、不用药的“三不”生态养殖模式,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园区。引导生产单位提高生产组织化和健康养殖水平,主动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内控制度、产地准出制度、产品追溯制度;加强对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科学指导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健全完善水产养殖单位管理数据库,把实施水产健康养殖与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到目前,该市已建起2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处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5处市级有机水产品示范园区,鲤鱼、大银鱼等7个水产品种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 同时,该市强化源头监管,加强水产苗种监管。开展水产苗种生产检查和抽检,对外购水产苗种进行全面摸底和检查。同时督促水产苗种生产单位完善生产、用药记录和销售档案,严禁以次充好、带药、带病等不合格苗种流入养殖生产环节。配合潍坊市海洋与渔业局顺利完成了对该市鱼种场的鲢鱼、鳙鱼、草鱼鱼种的抽检工作,水产苗种合格率达到100%。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测,以该市主要养殖的重点水产品为对象,以水产生产和养殖过程中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禁用药物为主要监测指标,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监督抽查检测工作。加大监测执法工作力度,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加强部门间协调,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杜绝无证生产和违法违规用药行为,严防不合格水产品上市销售。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20余人次,检查水产养殖单位36户次,有力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