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莹 通讯员 王军 蔡善训 王翔 深秋时节,风轻云淡。驱车穿行于高密市醴泉街道农村社区,广阔无垠的田野里麦苗吐露新芽,一座座干净整洁的村庄掩映在绿树花草间,一处处特色产业园区成方连片,一幅幅村美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特色产业助民增收 近日,醴泉街道康二村宏达家具厂生产车间内30多名工人正在赶制出口美国的家具。这些工人都是四邻八村的老少爷们,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技术工能挣到6000多元。据康庄社区工作人员窦云飞介绍,近年来,该社区周边的康二、关爷庙、土辛庄等村抓住家具行业市场需求旺盛的机遇,鼓励村内能人投资办厂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已发展家具生产、营销企业14家,从业人员达700多人,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同属醴泉街道的蔡站社区的徐家庄、薛家庄、马家庄发展机械加工企业70多家,带动1500多人就近就业。与此同时,北志屯大棚西红柿、东尤酿酒葡萄、韩家西瓜、付沈屯防水、陈家水貂等21个专业村渐成规模,农民朋友钱袋子越来越鼓。 清洁行动扮靓城乡 走进醴泉街道永丰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笔直的街道,干净整洁的小巷,整齐摆放的垃圾桶、来回穿梭的运输车和忙忙碌碌的环卫工人。昔日的废水湾早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小广场,多姿多彩的紫叶李、百日红等花卉苗木把村庄打扮得格外靓丽。正在该村检查环卫保洁工作的醴泉街道环卫所工作人员栾海涛介绍,现在醴泉街道的76个村居环卫工作全部纳入城乡一体化保洁体系,全部推向市场,实行公司化运作。今年以来,醴泉街道抓住上级加大惠民投入机遇,大力实施硬化带亮化、亮化带净化、净化带绿化、绿化促美化工程,先后硬化村级道路261公里,安装路灯665盏,栽植绿化苗木470万株,建设游园广场56处,人居环境显著提高。 文化建设陶冶情操 近日,在康庄社区康四村村委大院贴出的“善行义举四德榜”吸引了众多村民围观。村民许立华点评榜单说:“丰城这个孩子真不孬,数十年如一日照顾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这样的好人,俺心服口服。”自7月份启动“四德”工程建设活动以来,醴泉街道76个村居建立起善行义举四德榜,500多名群众榜上有名。街道宣传委员刘召香说:“近年来,街道干部群众在各类道德实践活动中,树立起‘最美醴泉’这个道德建设的特色品牌,为引领转变群众传统观念,增强文明意识发挥了相当大的社会效应”。该街道还立足农村实际,大力发展乡村文化,倡树乡村文明。挖掘蔡站茂腔优势资源,组建了以老艺人、茂腔爱好者为主体的两家庄户剧团,除排演传统剧目弘扬孝老敬亲文化外,还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排练了《喜看高密新变化》、《娘俩逛新城》、《惠民政策好》等茂腔小戏,每年送戏下乡50多场次,场场爆满。在蔡站、康庄两个农村中心社区,9处中小学校建立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艺术培训基地,让农村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感受艺术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