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恩昌
初冬,是农家的重要季节,对五谷杂粮丰收盘点的时刻。初冬乍寒还暖,家家忙着冬藏。一个个小院里上搭下挂、一堆一堆,山楂、柿饼、地瓜干、山药、萝卜、大白菜……都等待着存储入窖,进入各自的合适位置。各种谷物和瓜豆类,呈现着红、黄、绿、白、紫的色彩,塞满了院落,每家的男男女女都不得闲,甚至还打夜班,挖瓜窖、筑花室、倒腾杂粮仓、囤、瓮什么的,有的忙得晚饭拖延,有的直到深夜才睡觉。但是,只要是丰收年景,都越忙越高兴,每晚都炒几个菜肴,全家人快快乐乐喝点酒,以祝贺五谷丰登的好年成。 我家的初冬时节,全家七八口人,都动手为漫长的冬春生活做准备。农家一年下来,收入的钱不是很多,但只要储存下足够的粮食、蔬菜,就放心了。父亲和母亲都有喝酒的嗜好,这个准备是第一位的。每年都收入地瓜干上千斤,把它存进囤里,零碎取出来,到村里的小卖部换“串香”酒,老夫老妻一天喝大半斤,有了储存的瓜干,俩人心里就踏实了。二弟在村南山坡上,种了一大片南瓜,由于浇灌得好,一个个长得像火红的太阳,运回家三推车,在厢房里堆起一座瓜山,用来一早一晚熬粥喝,又甜又面人人都喜欢。我家在村梢菜园种了三分白菜二分萝卜,长势都好得很,在家结结实实存一地窖,冬日里三天两头吃白菜炖肉,萝卜丝炒辣椒,虽说这是庄户菜,可吃了胃口好,强身健体,吃着清净而放心。那又粗又长的山药、茶壶大的土豆,埋在沙土里一大堆,想吃了扒出来,收拾一番就下锅,自己吃或招待客人,又面又香,是地地道道的好酒肴。母亲和妻子,在小院里种的红扁豆、绿扁豆,日常吃不了,摘下一筐筐煮熟了晒成干,装了三大筐,过春节用肉汤煮了,盛大盆里放清凉处,连吃好几天,香味浓浓的。还有那棚架上,摘下的银葫芦、大冬瓜,存在不上冻的正房角落里,节日拿出来挖瓤子包水饺,吃着新鲜有味道,觉得美美的。什么枣儿、豆儿、干果儿,凡能收藏住的,我家都备得应有尽有。 农家冬藏是多方面的,不仅收储自己种植的谷物、瓜豆,还要亲朋好友交流,赶市场购买一些。我姥姥家住在深山里,那里盛产核桃、软枣、花椒、槐豆等,姥姥特意用小布袋一样样地装好,让舅舅推车运来。母亲就把小麦、玉米、大白菜,给舅舅装满车运回去。这样一来,冬藏就丰富而充实了。记得我的年轻时代,母亲喜欢喝槐豆茶,姥姥家院里有一棵老槐树,年年能摘200多斤槐豆,摘下来晾干,装一小袋子,给母亲捎来。母亲一冬一春有茶喝了,高兴得不亦乐乎。父亲在初冬的好天气里,总是去十里八里外的集市上,购买我家过冬的缺货,所买之物都有长远打算,有时买一只青山羊,赶回家喂着,准备春节杀了自己吃和招待客人;有时买一小罐虾酱,冬天里炒辣椒和豆腐吃,香味很浓;也有时买一摞粉皮儿,炖白菜时加上,吃着格外出味。初冬是收藏季节,集市上卖东西的越来越多,可说一年之中,是物资最丰富的时候,这为千家万户的冬藏提供了优越条件。 我的年轻时代,农家的生活不怎么富裕,特别是各家手里的现钱不多,可那时耕种精细,谷物长势好,年年冬藏之后,吃喝不缺,又加上都是自己种的东西,农药用的少,吃着极其放心,多数人家小日子过得挺舒适,当时人们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话语,来形容农家的美好生活。如今农家,生活比那时好了十倍百倍,但闲时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很有兴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