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美了村貌 暖了民心
“落地开花”
包居联户送温暖 提升市区大问计
市直机关工委创新党员教育培训体系
滨海全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我市全面提升市区中小学内涵发展
中国白酒科技大会景芝酒业摘得三项桂冠
寿光 品质民生提速内涵发展
奎文 办好实事增进民生福祉
火灾逃生基本方法
2015年01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文明行动
美了村貌 暖了民心
——看临朐如何打通城乡环卫一体化“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付 生
  通讯员 祝红蕾 刘明志 

  漫步临朐,视野在路畅、街洁、人欢笑中打开拉长,不管是从城区到乡镇,还是从干道曲径到大街小巷,总有一道橘黄色的风景——环卫保洁员活跃的身影,俨然冬日里一抹暖色,点亮了乡村,温暖了民心……喜人变化背后,是临朐始于群众诉求、终于群众满意,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由表及里,建管并重,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生活在美景中,欢笑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把好脉、开对方——打好歼灭战,城乡速变靓
  把好脉,找对症才能开对方。临朐2014年一场集中整治“百日会战”率先从城区环境卫生整治破题,开展了垃圾桶(箱)回归单位、小区行动,分流搬迁垃圾桶(箱)185个。同时,对农村环境脏乱差这块“硬骨头”,再难啃也要啃下来,2014年6月份,临朐利用1个月时间开展了积存垃圾和村内“三大堆”集中清理活动,建立领导包片、活动联络、情况通报、工作奖惩等机制,突出抓好清理、整治、管理、美化四个环节,共清理清运积存垃圾19194吨,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根本改观。
  “原来村里净是粪堆、柴火堆,现在不一样了,村里不光每天都有来打扫的,环卫车也定期来清运垃圾,真变干净了!车也有地方停了,现在俺儿媳妇一个月回来好几趟呢!”山旺镇周家庄一位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的大娘快人快语。
  “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市场化运作,护航长久美
  在巩固成果、防止反弹的基础上,临朐为如何让大部分容貌“变脸”换新颜的村“青春永驻”再把脉,对症开出一组“复方剂”,2014年7月中旬,临朐13处镇街全部完成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10处垃圾中转站全部投入使用并规范运行;严格按照每10个村(或1万人)配备1辆垃圾清运车、每15户或60人配备1个垃圾桶、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人员的标准,配套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充实环卫保洁力量。截至目前,共配备垃圾桶(箱)、垃圾池4824个,配备垃圾清运车辆45辆、生活垃圾专用运输车10辆,配备环卫保洁人员2530人。
  临朐注重在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常态化上下功夫,按照日产日清和垃圾压缩处理要求,及时将生活垃圾转运至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集中统一处理。截至目前,各镇(街、园、区)共向县垃圾处理场转运生活垃圾69944吨。
  重点在管理,关键在投入,首要在养成——制度化规范,力促常态化
  临朐加大对县生活垃圾转运补贴的同时,引导镇村两级加大资金投入配套到位。镇级财政将环卫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村级负担部分财力紧张的村制定切实可行的收费管理办法,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落实好保洁费用。
  临朐还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充实为村规民约的主要内容,公示上墙,干部带头示范,村民比肩看齐,让“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内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同时,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来抓,依托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文化阵地,经常性地组织新农村新生活、教育培训活动,增强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引导群众革除陋习。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