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省多少?谁能省?怎么省?
公车改革是减轻财政负担的重要举措
政府职能转变才是公车改革“深水区”
中国经济放缓或正接近底部
2015年02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锐财经
中国经济放缓或正接近底部



  中国正在新常态中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的提质增效和升级,然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速持续放缓亦令外界关切:中国如何在稳定经济增长与促进结构改革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中国经济增长合理区间的下限到底是百分之几?
  经济观察人士说,在步入新常态的初期阶段,中国经济放缓正在接近合理区间的下限,而这个下限很可能是“7%”。这也意味着,中国政府将综合使用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结构调控的“巧调控”方式确保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不会“破7”。
  2014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4%,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7.3%,为全年最低,加之今年1月份经济数据继续呈现下行态势,外界担忧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大幅滑落甚至失速的糟糕状态。将“7%”作为新常态初期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区间的下限是“合理的”“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最低速度界定。“7%”是底线的判断体现了中国经济增长失速的“不会”与“不能”。简言之,“不会”,是因为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新增长引擎正在快速发力,新市场活力正在持续增强,长期增长潜力逐步有序释放;“不能”,则由于中国经济需要合理的增速以实现既定的2020年发展目标。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也意味着,按照扣除通胀因素的可比价格计算,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必须达到80万亿元以上,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必须达到3.8万元以上和1.18万元以上。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去年9月曾测算,如果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目标,从2014到2020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至少要达到6.8%,而如果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目标,年均经济增速则需达7.3%左右。他预计,在未来5年或更长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7.5%之间。
  始于2012年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让人担忧中国能否实现2020年目标,而世界经济形势的纷繁复杂、国际地缘政治的波诡云谲,以及中国当前“三期叠加”(发展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阶段性特征,更加剧了这种忧虑。需要看到的是,中国政府妥善处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五大关系,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与结构调控组合而成的“巧调控”方式,令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结构改革亦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的人力资本、资本存量等要素供给的质量正在明显提高,新的经济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就业形势更加向好,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超过经济增速。
  中国经济增速完全可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保持在合理区间。与此同时,为确保人均GDP依然很低的中国实现2020年目标,必须留有一定的余量空间,使新常态初期的经济增速保持在不低于7%的中高速,为未来更加深入地实施结构性改革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对冲外部经济环境的意外恶化。对于一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增速过低会带来系列衍生问题,累及经济结构调整、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经济周期有其自身规律,结构性调整需控制好节奏。四个“准确把握”的提法展现了决策层慎重把握发展速度、改革力度、社会可承受度之间的关系。仅就经济增长而言,如果速度过快下降甚至失速性下降,将会造成政府公共开支减少、社会失业率陡然上升和居民收入增速剧烈下滑,从而超出了社会的可承受度。中国所说的“强力改革”并非“蛮力改革”,而是在通盘考虑时代特征、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实际情况基础上的“科学改革”。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保持区间调控弹性,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中国处处长史蒂夫·巴奈特去年3月撰文预测,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且马力会比以前更加强大。在未来五年(2015—2019年),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实际上将进一步增加,从1.0个百分点(2003—2007年)上升到1.1个百分点。
          (据新华社)
相关链接
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 突破7000万户
  据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谭谟晓 董峻)商事制度改革实施11个月来,激发了市场活力,截至今年1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7017.64万户,注册资本(金)133.0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8%、29.5%。
  国家工商总局13日公布上述数据时表示,自去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全国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06万户。随着市场主体数量及注册资本快速增长,各类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活力得到激发。1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34.82万户,同比增长37.74%。其中私营企业32.94万户,增长39.55%。
  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长强劲。1月,第三产业新登记注册企业28.01万户,同比增长41.61%,占新登记注册企业总数的80.44%。
  此外,全国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规模有所提升。1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0.37万户,同比增长6.77%。外资新增投资总额279.23亿美元,注册资本191.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4%、22.34%。
  截至1月底,全国实有企业1848.38万户,个体工商户5037.31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1.95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9.96%、12.8%、29.48%。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