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地里长出“红宝石 ” |
——昌乐高崖仙月酒庄特色农业发展聚焦 |
|
□本报记者 王金 8年前,潍坊高崖仙月酒庄葡萄酒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春明辞去中国某五百强企业高管职务,在家乡昌乐县的高崖仙月湖风景区附近承包荒地开始种葡萄,如今已经自创干红品牌“高崖仙月”。 近日,记者走进高崖仙月酒庄探访其经营发展之路。“高崖仙月”的诞生,从一个方面改变了中国葡萄酒的生产模式,其因地制宜的特色农业模式不仅叫响了品牌,利用了荒地,还让当地农民鼓起了腰包。 荒坡上种下“红宝石” 承包荒坡山地种植1000亩葡萄,在很多人看来是件几近“疯狂”的想法。且不说荒山上种植葡萄如何劳心费力,光是销售也是个大难题。但昌乐县的秦春明却突发奇想,利用当地沙土地优势种植酿酒葡萄,建造葡萄种植基地。 经过8年奋斗,秦春明已经完成一次创业,解决了葡萄种植地选择、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生产等多个难题,自创“高崖仙月”干红葡萄酒。 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秦春明开始用自己种植的葡萄酿酒。如今,干红品牌“高崖仙月”已经小有名气。秦春明在荒山上开发出了1000亩葡萄园,加工生产干红葡萄酒。 据介绍,现在葡萄园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年产量也越来越高。最近,他又向有关部门申请通过了一万亩荒地种植酿酒葡萄。“我现在采用的是法国酒庄葡萄酒的模式,酿酒用的葡萄都是这个地块种植的,扩大生产后,不仅能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同时也增加了土地的价值。”秦春明说。 “农庄主”的致富经 因地制宜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是重中之重,8年前,秦春明用了半年多时间,在烟台蓬莱、龙口、招远、栖霞、青岛莱西、潍坊高密、昌乐等处于北纬35度至36度的山东半岛上寻找种植地,最终昌乐县鄌郚镇高崖仙月风景区附近的这1000亩风水宝地以“靠水不太远”、“气温、降水、光照适宜”等优势被选中。 “当时敲定了几个地块,从表面上看都符合条件,但是我们又用累计积温、累计光照、累计降水量以及五十年以来的气象数据进行比较,最后发现仙月湖的地块各种条件是最好的。”秦春明说。 当看到分析结果时,他非常兴奋,感觉这是天意。结果显示,在当地人看来这1000亩根本不能耕作的荒地,如果用于种植酿酒葡萄,则是难得的好地。无论从土壤成分还是从酸碱度等几十个方面检测,这里的土壤根本不亚于法国。因为决定葡萄酒好坏的6大因素:葡萄品种、气候、土壤、湿度、葡萄园管理和酿酒技术,在高崖景区一下子就解决了3项。 如今,他用工业化的理念管理农业,用现代化营销方式运营品牌,用差位化模式使用土地。不得不说,这样的一整套运作体系是极为先进的。 农户收入成倍翻 对于家住鄌郚镇的村民李玉娟来说,自从有了酒庄,他们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在几年前,李玉娟的丈夫为了补贴生活,独自一人进城务工,只剩一个6岁的儿子和她在家里相依为命。丈夫打工一年能赚个一万元左右,而她操持家务和照料孩子,收入几乎没有。 现在,高崖仙月酒庄改变了她的生活。距家仅有2公里左右,每天上班之余还能照料家务,每天80元的收入更是达到甚至超过了城里人的标准。李玉娟笑着说:“一年忙活200天,一万多块就到手了。加上丈夫赚来的,俺家的收入真是翻了番。” 像李玉娟这样的农户,在酒庄不算少数。不少人还将自己的三级地流转给酒庄,一边拿着“地租”,一边领着“工资”,双份收入在这里随处可见。由于葡萄的养护不需要强壮的劳动力,家庭妇女或上了年纪的人都可以耕作,每天80元的收入对于他们来说都很满意,从4月到10月这6个月的时间里,简单的农活就能让他们赚到一万多元,这在全国也不多见。 秦春明最后告诉记者:“自己就是昌乐人,服务昌乐百姓那是天经地义。他的愿望是,在带动百姓致富的同时,打造建设出中国顶级葡萄酒庄,让中国人也喝上自己的“拉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