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为公仆 求实为民 |
——访安丘市柘山镇党委书记刘庆玲 |
|
□本报记者 张传亮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出身农村,是妇联的培养、组织的重用和群众的信任,让我走上了乡镇党委书记的岗位。我将时刻不忘肩上责任,认真、扎实、求实,用心、用力、用智,力争把柘山打造成潍坊南部山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让柘山的妇女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更富裕、更美丽、更幸福。”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安丘市柘山镇党委书记刘庆玲说。 2007年刘庆玲到柘山工作。柘山镇是一个纯山区乡镇,发展空间有限,全镇三分之一的人口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妇女成为农村一线生产劳动的主力军。如何发挥好妇女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成为刘庆玲和党委一班人经常思考的问题。工作中,刘庆玲发现,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闲置土地也越来越多,引导农民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安全化生产的路子势在必行。2008年,柘山镇成功将柘山花生申报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并在次年取得了“中国地理标志商标”。2011年,阳春乳业落户柘山,现已发展到14个养殖棚、年养殖能力达3000多只,带起了3个专业村、11个专业大户、6000家养殖户。仅花生和山羊养殖就吸纳带动近万名妇女就业创业,年增收2000多万元。 “在动员妇女创业创新,打造乡村旅游新名片这点上,我们抓住潍坊开发南部山区的机遇,将生态文化旅游作为山区发展的新路子。”刘庆玲告诉记者,他们在张家宅村成立了“柘乡人家”乡村旅游合作社,投资400万元建成9000多平方米的智能化联体温室采摘大棚,配套耕种区、采摘区、10公里生态景观长廊等。合作社首批发展的社员中95%是妇女,她们为合作社提供家庭旅馆22家,床位100多个,可满足300人同时就餐。投资180多万元建起了“山货一条街”,发挥妇女特长,发展手工编织品、花生、板栗、核桃等50多个品种的特色店100多家。去年,仅农家乐旅游就为农户带来560多万元收益。合作社先后与多地媒体合作,开展了“欢乐暑假柘山游”、老子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老子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风情体验游客5000多人次,接待团体游3000多人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