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关于军旅尊严的力作 |
——读张在树新著《空之痕》有感 |
|
◎李良荣
张在树新著《空之痕》去年11月面世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成为作者不少战友、同学、同事的热门书、床头书、友情书。潍坊市方志馆、潍坊档案馆先后将此书收录馆藏。 一部以16年军旅人生尊严为坐标,以印度诗人泰戈尔名句“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曾经飞过”蕴含诗意为书名的回忆录,产生如此轰动效应,这是广大读者和作者本人始料未及的。 《空之痕》坚守了热血青年参军报国的理想尊严。翻开《空之痕》第一节引子,便觉清新之风拂面而来。作者别具匠心,从应征入伍前的参军动因和经过写起,让读者看到热血青年厚重的思想底蕴。《空之痕》生动、翔实地记录了1970年已成为国有企业正式职工的张在树等多位青年,如何脱下“工作服”穿上“绿军装”的与众不同的入伍经历,彰显了应征青年争先为钢铁长城增砖添瓦的坚定志向,传递了优秀儿女报效祖国的正能量。当时,张在树母亲两年前去世,父亲靠着自己坚韧的脊梁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拉扯五个儿女打发凄苦的时光。作者在刚刚拿到入厂工作的“金饭碗”,家境开始好转时,却要抢着去当每月6元津贴的“大头兵”,父亲心里七上八下转不过弯来。张在树向父亲娓娓道出心里话:参军报国是自己一生的梦想,因年龄所限,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通情达理的父亲最终支持了儿子的选择,张在树步入了实现远大理想的无悔军旅人生。 《空之痕》坚守了感恩首长、情系战友的友情尊严。但凡认识作者的人都知道,张在树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人。“文如其人”用在张在树身上更是再合适不过了。洋洋洒洒29万字的《空之痕》,力透纸背的是一个大写的“情”字。首长培养教育情,战友兄弟情,怎一个“情”字了得。作者不惜笔墨,写出了老首长身患顽疾血染内衣仍不下火线的爱岗敬业精神,手把手对新人传帮带的长者风范,让作者在润物细无声的大爱中萌发感恩之心、敬佩之情。 此外,作者还贴近时代特征,围绕举世关注的重大事件,写出军人的真情实感。 《空之痕》坚守了直面人生、剖析自我的人格尊严。凡人新作《空之痕》之所以招人喜欢,与作者坚持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敢于对自己“亮剑”密不可分。 《空之痕》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作品,每位读者心中都有一杆秤。当你潜心品读之时,便会欣喜感悟到:《空之痕》为读者无偿提供了重温那座营盘历史的“浏览器”,提供了增进友情的“收藏夹”,提供了老有所为的“加速器”。我想,你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