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何为鹤家乡
淡出视线的“锔补匠”
母亲的目光
悠悠小米香
残荷之美
老柿树
披文入情幽必显
2015年10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的目光



  ◎傅绍信

  母亲有一双善良的眼睛,与人说话时,总是认真地注视着对方。母亲的目光是帮助表达语意的,甚至比语言更深刻更生动。不知是因了血缘的关系,还是心有灵犀,母亲的目光我自小即能读懂,而且不敢忘怀。
  从我懂事起,母亲就经常教育我不能要人家的东西。每对我说这句话时,总是认真地看着我,直到我点头,母亲才微笑。有一次,我跟母亲去邻居家,邻居拿了好吃的给我。我很想吃,但不知该不该接,便去看母亲。在母亲的头微微一摇的同时,我也读懂了她的目光,立即拒绝了。邻居再让,我还是没接。邻居夸我本分,又说母亲会教育孩子。在邻居家中,母亲一直没说什么。出门后,她说:“孩子,你今天做得对,人家的东西不能要!”我抬头看母亲,母亲的目光对我充满了肯定和鼓励。从母亲的目光中,我渐渐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做个受人尊重的人,就不要贪人家的东西。
  母亲的目光注视着我前进的路。记得家父病故的第二年,村里办起了小学。母亲为我买了石板,送我去上学。一路走,母亲一边说:“孩子,你要知道,自从你爷没了,咱家比人家困难得多,你可要好好学习。就算是人家的孩子贪玩,你也不能顽皮,知道吗?”我抬头看了看母亲,母亲的目光深沉,对我充满希望。她指了指前边的路,“去吧!娘看着你。”
  母亲的目光总给我以信心和勇气。建国初期,我们村的小学只能读到四年级。1951年腊月,我和后村的两位同学到十五里外的城关完小报考五年级。那天,母亲起了个早,领着我的手,冒着漆黑的夜送我去后村与同学结伴同行。她不放心12岁的儿子一个人走夜路。当行至半路时,我想到母亲往回返时也要走夜路,便说:“娘,你别送我了,我敢走,一会儿就到了。”说完,我拔腿就向后村跑去。背后传来母亲的喊声:“孩子,别急,别怕!娘在看着你呢!”想到母亲在后边看着我,我增加了勇气和胆量。
  母亲的目光送我勇往直前。小学毕业后,我考取了中学。学校离家一百多里。那时交通条件差,上学全靠步行,而且要背着被褥和棉衣,带着在路上吃的干粮,一步步地走。与我同行的三位同学都比我大,身体也壮,他们背起铺盖走路,似乎并不困难。而仅有十四岁的我,却是有些吃力,但我父亲没了,没有人能去送我。母亲实在太不放心了,她送出村头,站在崖上,一直目送我走去,直到看不见我了,还不肯回去。一想到母亲在村头的身影和遥视着我的目光,就感到了力量。
  母亲已故去多年了,儿子也已古稀。母亲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我。永远在望着儿子,使儿子永远清醒自己该如何做人做事,才不辜负她老人家的期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