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 ◆调结构 ◆促创新 ◆严监管 |
我市奋力打造现代畜牧产业升级版 |
|
|
“十二五”以来,我市畜牧系统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畜牧产业链”,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探索和实践了“三产融合、园区提升、区域协调、品牌创建、创新驱动”等新路径,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奋力打造现代畜牧产业升级版,走上了一条高端、高质、高效和生态、低碳、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转方式,着力推进畜牧产业升级发展。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率先践行了园区化发展新模式,连续三年对150个示范园区进行扶持奖励,培植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设施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畜牧产业示范园区。全市累计投入500多亿元,建成标准化养殖园区3178个,大型畜产品加工、投入品生产园区270个,畜牧服务业园区39个,居全省首位。全面推进“互联网+畜牧”,建成智能化养殖园区356个,建设畜牧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监管、追溯信息化平台2个,产业链指标统计系统1个,畜牧系统及龙头企业网站群1个、畜牧业电子商务平台1个。 调结构,着力推进畜牧产业协调发展。从2010年起提出畜牧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理念,采取“抓三产、促二产、提一产”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推动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畜牧投入品生产和畜牧服务业协调发展。连续4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其中诸城、寿光、昌乐、临朐、高密、安丘等县市区打造了百亿级畜牧产业链。积极开展品牌畜牧业创建活动,全市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13个、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37个,“三品一标”畜产品515个,品牌畜产品产量达136万吨,产品销售到京上广深等130多个大中城市,外销量达125万吨。 促创新,着力推进畜牧产业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实践高端畜产品加工区建设新模式,在寿光、昌邑、寒亭、滨海等打造了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新高地。创新中国食品谷概念,加快建设中国畜牧产品交易城、东亚畜牧产品交易所、中澳畜牧产业园、30万头活牛进口隔离场等项目。建立了基金、担保、保险、上市融资等新型投融资机制,每年畜牧产业投资均超过100亿元。潍城区以“中国食品谷·易厨”项目为依托,探索建立了电商与实体结合、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新业态。 严监管,着力推进畜牧产业安全发展。市政府成立了东亚畜牧产品交易所管委会,市畜牧局成立了动监科、屠管办、防疫和兽药饲料监管科,行业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无疫区基本建成,防监检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国家级畜禽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试点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开展了畜产品及投入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试点,初步建立了肉类产品“申报—检疫—速检—送检—凭检疫证明、检测报告出产地或上市”的产品质量控制流程,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综上所述,产业融合、生态循环、品牌引领、质量安全、项目支撑、创新驱动等系列思路、举措的成功实践,已成为我市畜牧产业继续“走在前列”、“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和宝贵经验。 记者付生 通讯员陈同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