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教育
 
标题导航
我愿作“引水”灌溉富乡村
曝光台
省综治委督导检查组来潍
宁夏固原考察组来潍考察法院工作
我市发布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三年改造计划
昌乐县力促经济责任审计提速增效
市财政局举办学习五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班
我市扎实推进老年文化和教育工作
市政府召开工作会议
纪律规矩从何而立
市国税“手机网上办税”平台助力税企共赢
2015年12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愿作“引水”灌溉富乡村
——记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党支部书记徐林收



  □本报记者 付生 
  11月29日,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246户村民,整村搬迁入住新建起的联排两层小别墅楼。“以前,有谁敢想全村都能住上别墅。”村民徐凤坤说:“松兴屯村富了,这全靠了村支书徐林收这帮好领头人呀。”
发家不忘“穷乡亲”
埋首再当“领头羊”

  16岁的时候,徐林收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对家的眷恋,走出村庄,外出闯荡,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打拼,最终成功创业,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
  虽说“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但发了家的徐林收却没有回村盖别墅、开豪车,尽享风光。走在村里破旧的土路上,看着几十年没有多少变化的村子,他没有为自己当年勇于走出去的选择得意,而是为村里依然存在的发展困局焦急。
  “都说落叶才归根,可我的心一直在村里。看着外边日新月异,看看村里变化不大,心里着急。可我也知道,并不是大家不想致富,而是受经济实力弱、市场资源少等条件限制,想致富难作为。”徐林收说。以前,农村常用的手工压井必须要加“引水”,才能把地下水吸上来使用。徐林收那会经常想,既然自己有条件了,为什么不去帮助大家呢,就像用压井取水一样,当个“引水”,把村里的资源都调动起来,让大家共同致富。
  2011年5月,徐林收揣着当“引水”的想法参加了松兴屯村党支部换届选举,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超前谋划产业路
披荆斩棘共致富

  松兴屯村地处阚家镇腹地,距高密市区23公里,既不临交通要道,也无矿产资源,人均只有两亩地,土里刨食,填饱肚子不成问题,想发家致富却很难。
  为了挣钱,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幼妇孺和只有逢年过节才会短暂喧闹的“空巢村”。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地方难有大作为。
  但徐林收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只要改变土地粗放经营模式,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靠种地致富也不是梦想。
  为了让村民开阔眼界、转变观念,他多次组织村两委成员及党员、村民代表到先进村参观学习,并结合本村水土环境适宜种植葡萄这一情况,与村民商讨发展葡萄种植业来致富的构想。
  想法一提出,村民们有顾虑。“都知道搞现代农业好,就是投入大,大家底子薄,可经不起折腾。”对此,徐林收非常理解,他决定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法,由自己出资建葡萄种植产业园,搭好产业平台,为村民的后续发展劈山开路、保驾护航。
  于是,一个名为“丽珠源”的合作社注册成立。合作社按每亩每年1000斤小麦的标准,与村民逐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全村1200亩耕地,投资2200万元建起高标准葡萄种植园,栽种了维多利亚等高端品种。
  合作社完全对村民开放,可以来承包葡萄棚,产出由合作社负责包销,旱涝保丰收;可以来打工,挣工资;再加上“保本”的土地流转收入,村民们一下子有了三个收入渠道。
  把家里的8亩地流转出去后,在外打工的村民徐凤坤看到了村里的发展前景,他回村承包了100亩葡萄棚,雇了10个村民帮忙。今年,仅葡萄一项就收入近30万元。他告诉记者,他雇的人,每人也有近2万元的工资。
  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让松兴屯村更多村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加快了增收致富的步伐。今年,该村预计人均收入16000元,是2011年的3倍多。
力所能及多做实事
打造“产村一体”新样板

  12月2日,记者来到松兴屯村新村看到,能并排行驶三辆汽车的水泥道路上,来往村民的脸上满是笑容。
  以246栋联排别墅和6栋多层公寓楼组成的新村,紧靠葡萄种植产业园南侧,路边是整齐的太阳能路灯和常青灌木,地下是完善的雨污分离管道,治安电子监控实现全覆盖,还有配套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超市、诊所……身在其中,一时间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远离城镇的农村。
  就在几年前,这个村连一米的硬化路都没有,垃圾被随意丢弃在村头水湾里,晚上村民只能走在漆黑的村道上。
  为改变落后的村貌,徐林收总是力所能及地为村里做事。多年来,他倾注自己30多年积累,为村里修建了3条硬化路,建成了花团锦簇的村公园,新建了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的松兴屯小学,让周边8个村的孩子实现了就近上学。
  但这些还是满足不了徐林收建设家乡的“雄心”。当选支部书记后,他想尽办法,壮大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
  2013年秋,得知可以申请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后,徐林收有了拆老村、建新村的想法。他与村两委成员及全体村民进行协商:打造一个有产业依托,有别墅住宅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几经努力,二年后,想法变成了现实。
  整体搬迁新村后,松兴屯村老村正式开始拆除,破砖碎瓦中,新的希望正徐徐升起。还垦后,这块地将给他们新增83亩的耕地。
  “加上这块地,村里耕地还剩300亩,我们计划全部发展蔬菜大棚,坚持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徐林收说,今年10月,村里组织全体党员及村民代表到寿光学习,决心把寿光蔬菜大棚种植模式搬过来。
  为此,他们和寿光市远水村结成“友好村”,由对方负责提供大棚建设、种子供应、技术指导、产品包销等一条龙服务。虽然大棚刚刚开始搭建,可不少村民已做好跟着干的准备。村民们说:“我们信任徐书记。”
  2014年,徐林收被评选为高密市“群众最满意基层干部”,评选委员会对他的评语是:“绿叶无悔扑向大地,是报答泥土芬芳的情意。”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