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成爱祥在家中修改“红炮连”文稿。 王瑗摄 |
|

|
|
□本报记者 王瑗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唯一延续下来的炮兵连队。她于1930年7月31日在湖南平江县长寿街建立,时为“红三军团山炮连”。1960年10月被济南军区命名为“红军炮兵连”。这是一个屡建战功的英雄连队,紧跟着中央红军转战南北,成功掩护我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平型关大捷中以猛烈炮火“切割”攻群,在渡江战役、上甘岭战役中勇敢善战……这个炮兵连队就是现在的某集团军炮兵旅二营四连,著名的红炮连,是团中央、山东省委、潍坊市委的革命教育基地。 一位古稀老人用他的激情,用他的满腔热爱,八易其稿,洋洋洒洒写下了十万字,记录着红炮连的历史,再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辉煌。这位老人就是曾任潍坊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局长成爱祥。 11月21日,记者来到了70岁的成爱祥家中,他高高的个头,身体硬朗,一点儿也看不出即将迈入古稀之年。在部队19年,从1968年初至1978年底,一直都在红炮连,从战士到担任第27任指导员。 一个从中央红军所待续下来的炮兵种子连队,从1930年诞生至今,已有85年的光辉历史,走出了张震等十位将军。令人遗憾的是,一路走来的红炮连却连一个像样的连史都没有。成爱祥在这个连当指导员时就有思考,退休之后有了闲暇时间,萌生了写连史的念头,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书写红色连史,传承“红色基因”。 成爱祥告诉记者,1977年,红炮连更改建连日期间,他任红炮连政治指导员,是连史调查组的成员。他跑遍全国,先后走访了曾在红炮连工作、战斗过的方正、吴嘉德、方国安、张新华、沈献廷等20多位老红军、老首长、老战士,积累保存了许多重要史料。去年年初,他开始执笔编写连史。今年四月,成爱祥陪省政协的领导来潍坊参观红炮连时,发现部分连史有出入,这更坚定了他编写好连史的决心。 一开始他的小孙女帮着打字,后来,成爱祥硬着头皮又从学习打字开始,逐字逐句地写。每天清早5点到7点,晚上9点到11点是他的写作时间,其他时间还要照顾93岁的老母亲。一开始老伴也不支持他,生怕他累病了。但成爱祥的军人天性让他一旦做了决定,就会坚持到底。这期间,他又去济南、烟台、莱芜、淄博等地,采访老红军、老首长们,打听第一手的信息。他不会开车,老战友们就拉着他一起去,战友们的无私帮助也给他增添了信心。 就这样历时一年半的时间,成爱祥写了十万字,新编写的《红军炮兵连连史》共4章10节,内容涵盖了该连直接参加的43次战役、战斗,记述了80多个重大事件和重要节点,整理了40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传记,收集了近60幅珍贵史料。在红炮连建连85周年之际,他终于圆了个人多年的修史之梦。一首《忆连情》将他对连队的感情全部表达出来:“英雄连队炉火红,官兵相扶铸真情,摸爬滚打十一载,戍边卫国苦为荣。连队生活频入梦,军号时在耳边鸣,解甲归里须发白,传统永立吾心中。” 红炮连凝聚军魂,老战士编写连史。知道成爱祥写书的人们都期盼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本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