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老年人乐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 |
——诸城市做细做实老年民生文章纪实 |
|
□本报记者 尹莉莉 通讯员 潘夕彩 王香 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老龄工作的突破?诸城市紧紧围绕“五个老有”的工作目标,创新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做细做实老龄工作大文章,让老年人乐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果。 全方位构筑老龄工作大格局,一方面时刻把老年人的冷暖挂在心上,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支持老年人事业发展,扎扎实实地办实事、办好事,持续把尊老爱老活动引向深入;另一方面落实好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老有所养 构筑老年保障体系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照顾老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诸城市传承“以人为本、关爱百姓”的文化理念,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规划、促进创新”的总体思路,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加快推动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近几年来,诸城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敬老院建设,敬老院总数由2006年底的9处增加到现在的12处,床位数达到5865张,敬老院规模档次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诸城市还依托镇街敬老院,建成14处镇街老年人福利服务中心,为有需求的社会老年人提供休养服务;依托农村社区各类资源,建设了62处集吃、住、医、健身娱乐等服务为一体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幸福院。 针对诸城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养老、护理、康复等方面的需求空前高涨,诸城市对能有效解决老人们的养老、就医问题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诸城市顺颐园休闲养老中心是诸城第一家民间投资建设的敬老院,是一处集绿色、休闲、养老、娱乐、康复、医疗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养老养生服务中心。省老龄办主任丁希滨到此调研时,对顺颐园休闲养老中心建设的“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新模式给予充分了肯定。 未来,诸城市还要按照“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老龄事业发展目标,继续推动完善落实养老服务业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多层次养老服务机构,让更多的“医养结合”型服务机构助力老年服务事业的创新发展。 依托为民服务热线平台,诸城市还建立了“12341”居家养老服务热线,为社区网格内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档案,将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医疗需求、生活需要、邻里情况、求助人等基本信息,以及紧急救助、医疗服务、生活服务、感情慰藉、心理疏导、亲情关怀等方面的服务资源,输入“12341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数据库”,根据老年人提出的相关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今,城乡一体的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诸城逐步形成。 2015年5月10日上午,诸城市12349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暨诸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启动,有服务需求的居家老年人,只要拨打12349,就会连接到信息中心,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为老人提供“六助”上门服务(助洁、助购、助急、助医、助餐、助浴),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快捷方便、周到称心的服务。 这个以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依托、呼叫中心为支撑、信息化网络技术为保障,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打造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中心现已投资120万元,各类服务人员360余人,针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实际,诸城市选定枳沟镇东枳沟社区作为老年社会工作试点的社区,在农村社区探索开展“幸福夕阳红”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对社区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调查评估,备齐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道具和用品,策划开展了“唱出你的幸福”、“舞出你的健康”、“民间剪纸兴趣日”、“心理健康助老咨询进小区”、“老年乐日间互助小组”等服务项目。 敬老文明 温暖社区每一个老人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十里社区的老年人都过上幸福的老年生活。‘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为我们实现目标搭建了平台,只有文明敬老,老年人的幸福才能更长久。”诸城市密州街道十里社区书记孙万红用这样实实在在的话语,诠释了社区争创上首届全国“敬老文明号”的心情。 十里社区被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不只映射着诸城市老龄事业发展走在前列,还见证着构建城乡一体化养老体系诸城模式。 地处诸城市北郊的十里社区是一个涵盖六个自然村,1861户的农村社区。共有人口7374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667名。社区96%的居民从事动物养殖业,户均年收入超过20万元。 近年来,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很多年轻人在离社区几十公里以外的农村地区建立养殖场,老年人留守家中。针对这种情况,社区结合实际,分片设立居民活动点,鼓励老年人到活动点学习和娱乐,形成一种新型的“互助式”日间照料养老模式。 目前,全社区共设立17个活动点,分布在六个自然村,制定了统一、规范的制度,由老年协会统一管理,每个活动点可容纳10至20人同时活动。社区为活动点配备了桌椅、牌具、茶具、健身器材、益智玩具、影碟机、保健图书、电子血压计、家庭药箱等设施,并发放瓜果、茶叶等物品;设立专项基金,每月为活动点发放水、电、暖补贴;建立专门的志愿者队伍,为活动点提供日常服务;同时,通过在活动点播放《弟子规》学习光盘等措施,将活动点变为实施全民教育的“辐射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居民素质。 结合老年人“一键求助”手机、社区信息平台、志愿者队伍及社区卫生室,十里社区初步建立起立体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安度晚年的良好环境,解决了子女的后顾之忧,推动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十里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仅仅是诸城市城乡一体化养老体系的一个缩影,从社区建设入手,诸城把全市1337个村庄规划为208个社区,依托社区平台,稳步推进为老服务工作的开展。 多年来,十里社区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明建设,时时刻刻牵动着敬老文明这条精神红线,立足于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谋幸福,切实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让敬老文明的春风,轻拂着社区的千家万户,温暖着社区的每一位老年人。 诸城市老龄办主任齐延俊介绍说,诸城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的号召,大力开展了以“五个老有”为目标,以“关爱老人、构建和谐”为主题,以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落实各项惠老优待政策、创新为老服务方式方法、提高为老服务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由于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以十里社区为代表的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氛围更加浓厚,广大老年人成为创建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要让敬老、养老、助老之风吹遍城乡,集聚全社会的力量,关爱身边的每一位老年人,为构筑文明和谐的社会、为老年人美好的明天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诸城市文明办向全市居民发出了“尊老敬老助老爱老”倡议书,温暖的字眼,热切的呼召,叩开了人们的心扉。为老年人办实事、献爱心,开展爱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陪伴老年人观景赏花、登山健身等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一时间,在全市涌动着尊老、爱老、助老的热潮。 老有颐养 为老服务贴心实惠 老年人的殷殷期望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服务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是我们的使命担当。这就是诸城市老龄办一班人的老龄观。诸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将其列入重点民生工程,对“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银龄安康工程”等老年民生工作多次调度,使老龄事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促进了老年优待优惠政府的贯彻落实。 诸城市从2007年1月开始,就实行了长寿补贴和高龄补贴制度。百岁老年人的县级长寿补贴金每人每月200元,90岁老年人的高龄补贴每人每月60元。制度实施以来,全市有7698名老年人享受这些制度,发放补贴金1360.06万元。仅2015年就为3521名老年人发放补贴245万元。 从2009年开始将困难老人救助作为了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制度。目前,已为2415名困难老人发放困难救助金89.85万元。 2012年还为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7000多名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老年生活补助近650万。 2015年10月,诸城市再次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城市低保标准从现行的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48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现行的每人每年3100元提高到34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从现行的每人每年5400元提高到5600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从现行的每人每年4000元提高到4200元,城乡困难老年人生活标准再次得到保障。 舜德孝道 传承敬老爱老之风 2012年10月20日,山东省第一家孝文化教育示范点落户诸城市龙城中学。龙城中学依托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专门设立了舜孝文化展厅、开辟了道德讲堂、建成了孝德文化长廊,构建起《育人路上幸福人生》系列校本课程体系,将孝德教育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让学生知孝、行孝、扬孝;深化“孝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孝敬父母的基础上懂得感恩社会,做到行善、扬善、乐善,开辟出一条针对性强而又效果明显的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诸城市贾悦镇马庄小学以“用孝心呼唤爱心,以诚信塑造人格”为切入点,创建孝德校园文化,开设“孝德知心屋”,设立诚孝文化长廊,开辟诚孝主题画墙,做到美化和教化的完美统一。学生们空闲时间在这里读诚孝名句,画诚孝图画,用心领悟诚孝内涵……真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诸城市绿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顺颐园老年护理中心,本着“绿色食品,绿色养生,医养结合,服务老人”为宗旨,全心全意投入到养老事业当中去。每年开展舜帝祭拜大典,公司出资对全民免费参观舜庙景点,学习舜帝孝德文化,传播孝德文化,还与诸冯小学、龙城中村、聖膳堂文化传播公司建立舜帝孝德文化教育学习点。顺颐园休闲养老中心被评为首批潍坊市孝德文化教育基地(示范点)。 孝文化教育示范点的设立,充分发挥了孝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促进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的形成,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百善孝为先。诸城市还开展“弘扬孝道赠酒祝寿”活动,为80岁及90周岁以上老年人生日赠酒祝寿活动,既成为诸城市为老服务的品牌,又成为孝德文化建设的亮点。自2011年开始,诸城市每年用在弘扬舜德孝道的投资达300多万元。 诸城市百盛商场成立孝亲基金鼓励员工孝敬父母,让员工成为孝道文化的传播者。商场对评选出的孝亲敬老的员工发放基金,带来一连串的孝亲正效应:员工以孝亲基金为父母添置家用,以孝养父母之身;回家多陪陪父母,以孝养父母之心;让父母看到子女工作很优秀,为子女感到骄傲,以孝养父母之志,以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孝文化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弘扬孝文化传统和尊老敬老的美德,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公民的价值观、人生观,营造着尊老爱幼、互爱互敬的文明新风。在诸城市,活跃着这样一支银发“五老”(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志愿者队伍,他们不图名利回报,不顾年事已高,牺牲闲暇时间,奔走在校园内外,全身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的事业中,用丹诚之心树起育人之旗,筑牢了关爱未成年人之基石,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盛世享天年,百岁期可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诸城市高龄老人越来越多,百岁老人已达66位。为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诸城市老龄办从今年开始,在全市百岁老年人中开展了“百岁老人过生日、老龄办送祝福及摄影”活动。通过活动,对百岁老人逐一走访,送祝福,传关爱,对生活困难的百岁老人,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安享晚年。 为传承家庭美德、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诸城市举行了首届“最美孝媳 最美孝婿”评选活动。7名“最美孝媳”、3名“最美孝婿”的事迹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他们的故事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 深入开展孝德文化进社区、进家庭系列活动,选树一批尊老敬老的道德典型,努力营造崇尚孝德、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舜德孝道,诸城这个有着孝亲敬老传统的大地上广泛传播着敬老正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