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 生 “虽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但基本面较好、韧性足,曲折之间同样蕴含好机遇,只要把握好,就有新发展。”2月16日,参加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刘淑刚告诉记者,“新常态”本身就是结构调整的逐步转型升级,只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注重调整结构、需求分析、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发展势头就不会差。 他说,不久前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发展动力,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引领,遵循市场规律,打好政策措施“组合拳”,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次“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也会对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这些,都让企业界倍感鼓舞,坚定信心。新形势下,党委、政府都在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推动发展,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更不能等闲视之。 据刘淑刚介绍,面对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他们公司果断调整发展方向,依托房地产基建优势,在稳固传统业务的同时,抢抓绿色发展机遇,在生态旅游、有机农业、中草药等领域开拓创新,实现了企业的战略转型升级。他们紧盯发展前沿,突破思维定势,积极响应诸城市委、市政府加强生态建设、打造旅游强市号召,依托竹山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和4A级旅游区,并积极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以山水观光、中草药种植、养生保健等为直接产业的产业群,还开发了“润竹山”金银花、绿茶、山泉水等特色产品。 现在,他们正加快推动创新发展和生态保护,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签订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技术服务合同》,在竹山设立中科院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由对方派驻多名科研人员就有关栽植、种植、养殖和病虫害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推广不用农药、化肥、地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种子“六不用”技术,坚持走“山上保护,山下开发”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
|